-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素问·举痛论篇《黄帝内经第三十九》:“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3喜胜悲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思胜恐4什么是“疾病”?七情异常伤五脏天问世间一切学问,大至宇宙,细至无间,都是为了解决身心性命的问题。也就是说:都是为了研究人生。离开人生身心性命的研讨,便不会有其他学问的存在。大家知道怎么保健吗?01国际上有个维多利亚宣言02宣言里有三个里程碑:03第一个叫平衡饮食,第二个叫有氧运动,第三个叫心理状态04生理与心理整体性的医学证明传统文化的核心治心之学ABC佛家心学慧道家心学道儒家心学仁logo儒释道圆融相差别相生活理想修正方法中道见功法内证外修外化儒家养生送死存心养性执中一贯气功内圣外王世界大同天何言哉道家长生不死修心炼性守中抱一丹功功行圆满天下一家道非常道佛家了生脱死明心见性中道一实定功二世圆融人间净土无说一字无善无恶心之体01有善有恶意之动02知善知恶是良知03为善去恶是格物04王阳明四句教01仁义礼智信东西南北中02春夏秋冬长夏03《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04孔子《系辞》:“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05慧就是有厌、无欲、见真。觉、正、净。戒、定、慧。仁慧道儒家:仁者寿、智者乐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心斋孟轲在《孟子》中指出:“养心莫善于寡欲”儒家在提倡仁爱修身的同时,还以正心、收心、养心来追求自我完善。为了更好地养心,他们还提倡以“心斋”,就是通过摒除一切杂念,意念守一,呼吸细长,耳不听闻,只有心能感觉,进而使神、气合一,让自然之气随呼吸而出入,进入一种清虚、纯静的境界。这一种崇尚自然天地之气,用绵绵细长的自然呼吸方法,不加任何主观的意念去控制干扰。这种“心斋”气功方法简单,操作方便,能起到养心的良好效果。道家: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庄子·外篇·在宥》广成子对黄帝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汝)形,无摇女(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佛家:戒、定、慧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安心在般若心法智立体见道内证依理空义真谛色身自净般若空观金刚界出世法自心顶天而中道色法境显用修道外用依事有义俗谛法界净地业力假观胎藏界世法众生立地各尽其责任“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愽易良,乐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在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礼记》“经解”之五经总评*
传统文化之
修心养性知识过多损智力美国俄亥俄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随着知识积累越来越多,人们会将一些已知事情放入分类目录中,于是就会失去对具体事物的准确记忆。不恰当地分类,还会养成墨守成规的坏习惯。科学家发现,儿童的认知记忆强于成年人,原因就在于学习的差异上。成年人在对事物归类认识后,就不再对其它信息继续记忆。一是境界大——天人合一01二是志向大——人‘定’胜天(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题探究课概率与统计问题中的热点题型.ppt
-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8《绿色蝈蝈》课件 .ppt
- 主讲教师和课件制作.ppt
- 企业家精神与创业风险报告-杜拉克经典整理.ppt
- 中外国建筑历史作业.ppt
- 信息技术支持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ppt
- 作文语言之化虚为实.ppt
- 会计电算信化息系统设计与开发.ppt
- 体育中考方案说明书.ppt
- 依法加强医疗废物管理.ppt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检测卷必考题.docx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测试卷精品【历年真题】.docx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综合卷含答案(最新).docx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卷》精品【综合题】.docx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综合卷(完整版)word版.docx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检测卷及参考答案(预热题).docx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检测卷及参考答案ab卷.docx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检测卷附参考答案【培优】.docx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天气虽冷有温暖》测试卷附完整答案【夺冠】.docx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期末测试卷附答案【研优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