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试论在历史教学中怎样进行启发式教学
内容摘要: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是启发式教学,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渗透启发式教学,并将它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启发。
关键词:启发式历史教学应用
一、教师可以尝试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来启发
丰富、流畅的语言是中学历史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在历史课堂上,教师真挚、饱满的情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历史本能的魅力,借助教师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去吸引学生,达到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学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对学科的热爱,最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不乏使用幽默的语言,如在讲巴黎和会的召开时,对巴黎和会上的三巨头我这样介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是第一流的资产阶级政客,因其老谋深算、精明干练、语言流利、能言善辩而荣誉狐狸之外号;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政治手段狠毒,以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和策划推翻过18个内阁而被称为老虎;美国总统威尔逊因博学、善于辞令而享有百灵鸟之称。但其美好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和狐狸,顿时变作了又聋又哑的唐吉诃德。介绍完后进一步设疑:⑴狐狸的野心是什么?⑵老虎的意图是什么?⑶百灵鸟为什么会变为堂吉诃德?最典型的事实是什么?但不管教师的言语如何生动或幽默,切记必须准确无误,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学生可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刻版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
二、问题启发
这是教师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时,教材上讲:“中国禁烟的消息传来,英国决定发动侵略战争”可反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英国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了,这种观点对否?为什么?学生跃跃欲试,有的讲禁烟是借口,没有这个借口就找别的借口,或者直接发动侵略战争。有的讲是由当时国际、国内情况决定的。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战争发生的必然性是什么?(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战争爆发的偶然性又是什么?(中国禁烟。)这样使学生从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来分析问题。
三、利用图片、实物、模型、影视、录像创设情境来启发
历史叙述的是过去的社会生活的现象。教师的叙述无论怎样生动,如果学生没有视觉上的态度,就会印象不深。借助直观教具,帮助再现历史的现象,就显得十分重要。如在讲《文化大革命》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毛泽东徽章的图片,问:你们如何看待毛泽东?你们认为能不能因为文革就否定毛泽东?学生带着问题看图片、影集、录像,回想不同时期毛泽东的历史功绩,从而形成了对毛泽东的正确评价和认识,这种认识来源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的知识的迁移,是学生知识内化的知识。
又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时,通过播放《甲午风云》影片,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历史环境,认知中国的落后,被动与挨打的史实,明确战败的原因。
这是利用图片、实物、幻灯和录相等增强学生直观形象的渲染力,形成历史表象和形象思维,然后在教师点拨和启发讲解下向逻辑思维转化,使学生找出规律或加强历史知识本质的认识。
四、身临其境、角色扮演再现情境来启发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自实践的重要作用。在完成《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教学时,教科书描述战前宗主国英国和北美殖民地人民日益紧张的关系时,喻之为家长和长大了的孩子之间的关系,教师可提示学生:通过回想他们的父母公布新规定和强行他们做什么事情时的感受来领会这一关系。学生从自我情感体验迁移到美国独立战争前美国人的感受。又如在讲《重庆谈判》时,教师模拟当时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当时的毛泽东和蒋介石,对当时的境况做出决策。从而体会毛泽东的临危不惧与果敢伟大,明确为何他的行动被誉为弥天大勇,同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全心全意为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是英明的党。
五、推理启发
是依据历史发展中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启发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讲《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一课时,依据休养生息政策→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的逻辑推理进行启发。可提问:①明太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目的、措施和作用是什么?②农业、手工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表现在哪些方面?结果如何?④资本主义最初萌芽的时间、地点、标志、特点和局限性是什么?同样,也可以依据④③②①的顺序进行逆向推理启发。不管是哪种推理,都会使学生对明朝经济发展的来笼去脉有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明确为什么到明朝中后期会出现资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