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科学技术的发展第23课上饶县清水中学詹天佑(1861—1919),江西婺源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在他开始任职的八十天里,就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任务,后来又建成了滦河大桥。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1919年,詹天佑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58岁。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南北旅商来往之孔道,向来为兵家所必争,因此京张铁路就有着重要的经济和政治价值。当清廷要修京张路的消息传出后,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誓不相让,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如果清廷不借外债,不用洋匠,全由中国人自修此路,双方可都不伸手。这样,清政府就打消了求救于洋人的念头而一心自修了。1905年,清政府任命他为修筑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后,帝国主义分子嘲笑说,中国会修建这条高难度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诞生”,并叫嚷“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修建(京张)铁路”“是白日做梦”。满怀爱国热忱的詹天佑,决心用事实粉碎他们的狂言。外国殖民扩张势力的争抢。技术被垄断,经济被限制。铁路将经过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困难重重。京张铁路是詹天佑主持并胜利建成的联结北京和张家口的一条铁路,是完全由中国自己筹资、勘测、设计、施工建造的铁路,全长200多公里。修建京张铁路的困难京张铁路概况居庸关隧道施工图八达岭隧道施工图一、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时间:1905年9月动工,1909年8月建成。人物:詹天佑修筑时的困难: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杰出成就:出色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创造了中间开竖井与两端相对开凿的方法);设计青龙站西“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意义: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侯德榜1890年8月9日出生于福建的一个农民家庭,就读于福州英华书院和沪皖两省路矿学堂,1911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堂,1913年公费赴美留学,1917~1921年先后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学士学位、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和该校哲学博士学位。纯碱即苏打,化学式Na2C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非常广泛。虽然人们曾先后从盐碱地和盐湖中获得碳酸钠,但仍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天然碱(Na2CO3·NaHCO3·nH2O)盐湖纯碱(Na2CO3)索尔维法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发明了一种能连续生产,产量大,质量高,省劳动力,废物容易处理,成本低廉的制碱法,并实现了氨碱法工业化。1926年,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了金质奖章。中华民族的骄傲!智慧!骨气!侯德榜把制碱法的全部技术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专著《制碱》于1932年在美国以英文出版。纯碱(Na2CO3)无私!01由于工厂搬迁,原料设备等原因不02能再用索法制纯碱,侯德榜决定自03己开发制碱新工艺,经过600多次04研究实验,分析了2000多个样品,05历时5年,于1942年发明并创立了06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侯德榜制碱法的诞生二、侯德榜制碱
抗战爆发后,通过艰苦卓越的探索,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把制碱技术贡献给世界,为中国及世界化学工业作出贡献。主持研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荣获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中国地质学家
——李四光生平年表1889年出生于湖北黄冈1904年破格选送日本留学,学习造船专业。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0年毕业回国,通过考试被赐“工科进士”1913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后改学地质1920年回国,北京大学地质系执教。40年代多次赴欧美讲学、考察等交流,并再次赴英深造。1950年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地质部部长1971年卒于北京,享年82岁。李四光爱国之壮举李四光在伯明翰大学学习期满时,有一位好心的老师找到他说:“印度有一个矿山需要聘请一位高水平的工程师,待遇十分优厚。凭你的学识和水平,完全可以胜任这个职务。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去。”“不,谢谢。我是个中国人,理应回中国去。为祖国找矿,才是我的志向。”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正在国外的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得到这个消息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