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pptxVIP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ppt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继续-给15岁的自己》刘若英;;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

——纳兰性德《清平乐·将愁不去》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

;请根据下列信息猜测这是哪一位诗人或词人。

他是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字幼安,号稼轩居士。他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爱国诗人陆游双峰并峙。他的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他是谁呢?;作者简介;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写作背景;读诗词;视频朗读;理解题目;明诗意;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翻译: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最终没有说。想说却最终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诗词赏析;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问题探究;拓展“登楼”的典故

《登楼赋》是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王粲的作品。这篇赋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后人常以登楼暗喻“愁”,“登楼”成了“愁”的代名词。故辛弃疾“爱上层楼”。;2.“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

背景:当时南宋投降派把持朝政,而辛弃疾力主抗金,因此被弹劾落职,闲居信州上饶,离博山不远。;看着金兵的铁骑横行在中原大地上,看着同胞妻离子散,流离失所,这种“欲说还休”之愁是对百姓流离的忧痛

山河岌岌可危,风雨飘摇,这种“欲说还休”之愁是对国家临危的焦虑

南宋朝廷听信投降派的谗言,因此这种“欲说还休”之愁是对国君昏庸的悲哀

统治者处处排挤、打击他,他处处受猜忌,有愁不敢说,这种“欲说还休”之愁是不敢诉说的恐惧

作者一生抱负化付与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这种“欲说还休”之愁是为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恨

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种“欲说还休”之愁是无处可诉的怅然

他多么希望朝廷能力挽狂澜,重整河山,这种“欲说还休”之愁是收复失地的期待

总结:而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倍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愁;是一种深沉而无法解脱的愁。这种失落的愁苦之情,古时称作“黍离之悲”。;拓展“黍离之悲”的典故

《诗经》“王风”,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周大夫行役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感于周室的被颠覆,悲伤而作《黍离》。描述了当一个人看到心中的理想大厦坍塌埋没于苗草中时的难受心情,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以至于人们把发自心底的、失落的悲哀称作“黍离之悲”。;3、比较少年时登楼与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不同?

明确:少年时登楼,是为了登高望远,抒情自己的豪情壮志。而今登楼,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愤之情。;4.为什么词人“欲说还休”?是什么原因使他想说却又不说了?

明确:

A.处境的残酷。统治者处处排挤、打击他,他处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敢说。

B.一生抱负不能如愿。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理解。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无限失望。;5.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天凉好个秋”是句闲淡的话,骨子里包含着忧郁和愤激之情。化深为浅,化浓为淡,寓沉郁之情于闲淡之中,耐人寻味。

但“天凉”和“秋”却透着无比的凄凉和冷清,有力地衬托了作者无限的愁情。;6.少年和老年,哪个是主哪个是宾?

明确:少年为宾,老年为主,少年之愁,是可说之愁,是激昂之愁;老年之愁,是无言之愁,是沉郁之愁。而这种浓得化不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愁情,才是词人要传达的。;总结;感谢聆听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4A73P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