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代文化知识:古代的家学教育.docx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代文化知识:古代的家学教育.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的家学教育

我国古代的家学教育,源远流长。无论是帝王,还是官员、平民,普遍重视家学教育。从流传的许多家训著作和家教故事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家学教育发展的历史。

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家学教育

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家学教育,发生在西周帝王之家,记载于《姬旦家训》一书。姬旦,史称周公,他是西周开国重臣。成王年幼,叔叔周公摄政。周公在勤勉从政的同时,谆谆教诲子侄成王和儿子伯禽。周公告诫成王要修己敬德,防止重蹈殷商亡国的覆辙。周公还教诫正在治理鲁国(封地)的儿子伯禽,要他礼待贤才,勤政爱民,把鲁国治好。《姬旦家训》首开古代家训之先河,影响深远。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士阶层的崛起,私学骤兴,家学教育广受重视,产生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孔子教育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孟母三迁居室,为孟子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断机教子,让孟子懂得读书不能半途而废。

秦汉朝的家学教育

秦朝禁止私学,家学的发展受到限制。影响较大的家学教育,有孔鲋的家训。孔鲋是孔子的第八代孙,他的“处浊世而清其身,学儒术而知权变”,已成为警世名言。

两汉兴盛,有大量家训问世。《手敕太子》是汉高祖刘邦临终前对儿子刘盈说的最贴心的话,父亲反思自己浅薄无知的过去,告诫儿子要勤奋学习,担当起治国安邦的重任。西汉史学家司马谈,临终时告诫儿子司马迁一定要完成《史记》的写作;司马迁忍辱苟活、著述《史记》的内在动力,正是父亲的鞭策和激励。东汉军事家邓禹,跟着刘秀南征北战,天下安定以后,认识到不能只会骑马射箭、驰骋疆场,教育他的儿子们,每人必须各专一艺,作为立身之本;他的儿子多半在青少年时代就出类拔萃。汉朝家训作品,广涉人生世事的方方面面:论处世之道,有疏广《告兄子言》和樊宏《戒子言》;论为人之道,有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和张奂《戒兄子书》;论早教,有刘向的《胎教》。两汉时期的家训,在数量上大大超过前代,内容也较为丰富。

魏晋南北朝的家学教育

魏晋南北朝,是家学教育和家训作品发展的成熟期。魏王曹操《诸儿令》,告诫儿子要恪守以法持军的宗旨。曹丕从少年时代起,就随军东征西讨,练得一身精湛的武艺,还长于弹琴,精于诗赋;曹植十岁出头,就诵读《诗经》《论语》以及辞赋几十万字,下笔成文,倚马可待。蜀主刘备留遗嘱给后主刘禅,告诫他努力读书、严谨修身;可惜刘禅辜负了父亲的期望,没能成材达德,丢了江山。诸葛亮《诫子书》,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文采斐然,是我国古代家训中的杰作。这个时期的家训不仅数量超前,而且内容丰富,尤其是出现了家训专著。《颜氏家训》是北朝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涉及诸多领域,均有独到见解,把家训和家教的发展推向高峰。

唐宋朝的家学教育

唐朝家学教育,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涉及范围广,教育意义大。帝王家训有其特殊地位,其代表作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帝范》;他提出一整套任贤、纳谏、自谦、崇俭、戒奢等治国理家的思想,告诫后代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掌握治国驭民之术。唐朝另一部有代表意义的家训,是宋若莘(女)仿《论语》而作的《女论语》;该书全面地阐发了女子立身处世的原则和应具备的能力。唐朝家训中行文最美的是《柳氏家训》;官吏柳玼告诫子孙“修己不得不恳,为学不得不坚”。这些著述,融合了历代优良的思想传统。

宋朝是家学教育大发展的时期,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等皆有家训留世;文人学者留下成百上千各种形式的家训名作,如范仲淹《告诸子及弟侄》、欧阳修《家诫》、苏洵《名二子说》、王安石《赠外孙》、司马光《训俭示康》、黄庭坚《家戒》等。欧阳修家里很穷,母亲只好让儿子折芦杆当笔,铺沙土作纸,借书来读;芦荻教子的故事,一直被当作家学教育的典范为人们所颂扬。宋朝学者特别注重儿童良好品德的培养,指导子女修身养德,陈抟的《心相篇》,告诫儿孙“知善而守,知恶弗为”,很有教育意义。

明清朝的家学教育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家学教育发展的高峰期,出现了很多独具特色的家训著作和家教故事。《寄从子希哲》是明宣宗朱瞻基写给儿子的家信;作为比较开明的帝王,他要求儿子行好事、做好人、交好友;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要求儿子在农忙时,参加农业生产。文学家归有光的母亲,对子女的学习抓得很紧,有时半夜,把归有光叫醒背书。抗倭名将戚继光,有一次穿着外祖母送给他的绸缎鞋子,遭到父亲的严厉训斥,硬逼着他把新鞋脱了;后来戚继光能跟士兵同甘共苦,把部队训练成战斗力很强的队伍。

清朝家训集大成者颇多。康熙的《圣谕广训》,严定家规,对皇属严加管教;雍正不仅自己恪守父训,而且要求皇族子弟带头执行,并在全国官员和黎民中广为宣传。著名学者朱柏庐《朱子家训》仅500余字,囊括许多名言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成为各阶层家庭的家训范例。一代名臣曾国藩为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贤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