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乳腺少见
疾病的影
像分析讲
义
病例1
女,33岁,左乳肿块、胀痛半月余
B超示左乳头后低回声块影
病理诊断:(左乳)良性病变-符合浆细胞
性乳腺炎改变。
女
31岁
病理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叫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duct
ectasia,MDE)。以乳晕区集合管明显扩张、管周纤维
化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非细菌性炎症。
1、非周期性乳腺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乳晕区肿
块、非哺乳期乳腺脓肿、乳头部瘘管为主要临床表现。
2、与妊娠哺乳无关,即不是在哺乳期发病。
3、多数病人伴有乳头的各种畸形或导管扩张。
4、年轻妇女多,未婚的也不少
5、反复发作,长久不愈的乳晕旁瘘
管或慢性炎性肿块。
6、本病约占乳腺病人的4-6%。
乳头或乳晕下区,或乳晕附近。
急性期,乳晕下团片影,大乳管呈蚯蚓状扩
张。
临床扪及明显肿块,钼靶摄影却未见明确肿
块,仅显示团片模糊影的病例,需想到浆细
胞性乳腺炎的可能。
亚急性期、慢性期,乳晕下密度均匀或不均
匀的致密影,皮肤增厚,乳头内陷,钙化。
乳腺癌,乳头凹陷及乳晕、皮肤增厚。
(有无皮肤红肿、硬块)
淋巴结肿大。(有无变化)
急性乳腺炎,乳腺增大、红肿、疼痛。
(年龄、产后哺乳期、全身感染症状、血
象及抗炎治疗有效)
女,42岁
左乳肿块
一月余
病理诊断:
(左)乳叶状肿瘤,倾向良性。
女,53岁左乳占位
病理结果:
(左乳)乳腺叶状肿瘤,部分呈纤维腺瘤
样形态,大部分则间质增生,富于细胞,
轻度异型,核分裂像<5个/10HPF,局部
边缘呈推挤状。
女,41岁,右乳肿块
2003WHO(世界卫生组织)病理学分类中的称呼乳腺
叶状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恶性三个亚型。
我国,分叶型纤维腺瘤和叶状囊肉瘤(低度恶性,中度
恶性,重度恶性)。
乳腺叶状囊肉瘤临床少见,0.2%~2.5%。
多以无痛性肿块就诊。
发病年龄在14~86岁,但以中年妇女多见,良性的以年
轻妇女多见,恶性型则多见于中年以上妇女,男性罕见。
良恶性都易复发,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也极少发生
转移,血行转移为主,淋巴结转移少见。
X线表现:多为较巨大边缘清楚的致密影,常分叶状,
多有完整包膜。
乳头被推移,但很少发生回缩或溢液。少数病人可有腋
窝淋巴结肿大,但也通常没有转移。
MRI表现:T1低信号,T2不均高信号。增强多明显
强化,TIC曲线多为渐增及平台。
1.乳腺癌
(1)病程。
(2)体积、质地。
(3)边界。
(4)与皮肤粘连,皮下脂肪层。
(5)乳头位置,乳头溢液。
(6)分叶状囊肉瘤腋窝淋巴结转移。
2.乳腺纤维瘤
(1)生长速度。
(2)体积、边界、质地,有无分叶。
(3)多发性或单发性。
(4)发病年龄。
3.恶性肉瘤主要依据病理检查进行鉴别。
。
女,65岁,左乳肿块
鉬靶诊断:左乳占位,淋巴瘤?
病理诊断:淋巴瘤(B细胞型)。
患者女,42岁,发现右乳肿块。无痛、无发热病史。
乳腺原发淋巴瘤罕见,0.04%~0.5%。
最多见于50~60岁。妊娠也是一种危险因素。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无痛性、相对活动的增大的肿块(一般与
皮肤不粘连),右侧侵犯多见。
不常见的表现是在怀孕的年轻妇女可见乳房短期内迅速增大,
可触及双侧肿块。
预后极差,可大范围播散,可侵犯卵巢和中枢神经系统。
最需与乳腺癌鉴别
体积,但这并不能区分两者。
如果患者短期内肿块迅速增大,对恶性淋巴瘤
有提示作用。
而乳腺癌的一些常见症状如皮肤退缩、红斑、
橘皮样外观、乳头分泌物排出在原发性乳腺淋
巴瘤不常见。
X线和超声波检查来鉴别恶性淋巴瘤和其他常
规乳腺疾病较难。MRI在确认多中心发生的肿
瘤上更好。细针穿刺和活检为原发性乳腺淋
巴瘤的确诊手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