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十章心身疾病
重要内容心身疾病概述1常见心身疾病2
第一节心身疾病概述
案例一主妇4岁时患支气管哮喘,后来缓和,20岁时复发,后治愈,但在37岁时再度复发,通过寻问该患者的生活经历发现,她在4岁患病前恰好有弟弟降生,这意味着将有人与她争夺父母之爱,20岁发病前父亲死亡,37岁发病前发现自己的丈夫爱情不专一。由此可见,该患者发病总是与损失感带来的消极情绪有关.
心身疾病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diseases)心理社会原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但凡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康复各环节有受心理社会原因影响者,都属于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特点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例生理过程某种个性特性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疾病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有关生物或躯体原因是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原因是扳机作用心身疾病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心身疾病研究的历史希伯克拉底:体液学说《黄帝内经》:五神、五志学说德国海因洛茨:首提“心身”、“心身医学”概念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
心身医学的发展历程初期1930-1960心理动力学用Freud理论措施研究健康与疾病现代1960年后心理-社会-生物研究健康与疾病的心理状态与躯体功能间的作用生理机制
心身与身心身心疾病是因人的机体发生了生理变化而引起了个体心理、行为上的变化,例如老年性痴呆、经期精神紧张、更年期综合征等等。身心疾病中的心理反应包括:躯体疾病对病人感知的影响躯体疾病引起病人的心理反应原发心理障碍躯体疾病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继发社会后果不一样的躯体疾病可以通过对神经系统的直接、简介作用影响心理活动。
常见的心身疾病心血管系统: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率不齐等。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胃痉挛、精神性(心因性)厌食等。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等。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肥胖症等。神经系统: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痉挛性斜颈、植物神经障碍等。泌尿生殖系统:遗尿、阳萎、月经不调、经前紧张症等。肌肉骨骼系统包括免疫机制疾病:类风湿关节炎、肌痛、颈臂综合症等。皮肤科: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搔痒症等。眼科:青光眼、弱视等。耳鼻科:美尼尔氏综合症、口吃、咽部异物感等。妇科: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等。口腔科:舌痛、口炎、口臭等。
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心理动力学说
心理生理学说学习理论综合的心身医学发病机制
心理动力学说
重要由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他们认为心身疾病因是潜意识冲突与躯体与器官功能的联络。心身疾病发病三要素:未处理的心理冲突;身体器官的脆弱易感倾向;植物神经系统的过渡活动性Alexander认为潜意识冲突导致精神紧张,变化了交感或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机能,扰乱了神经内分泌系统而出现器官症状。迷走神经哮喘、溃疡心理冲突交感神经原发性高血压、甲亢
心理生理学说假如说心理动力学是强调病因,则心理生理学说着重于发病机制。Cannon的“应急”反应,巴甫洛夫的试验神经症,都阐明神经刺激可以影响和变化器官功能,即心理活动可影响生理过程,甚至引起疾病。Selye的“应激”学说更带动了内分泌学家及心理学家的参与。
发病机制:心理神经中介途径心理神经内分泌途径心理神经免疫学途径以心理神经免疫学途径为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通过植物神经系统的递质中枢神经与免疫系统的直接联络
学习理论包括条件反射学习(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即强化,尚有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测学习及模仿。心身障碍有一部分是习得的,其中有的属于条件反射性学习,如哮喘小朋友可因哮喘症状获得父母的倍加照顾(奖励性强化);也有是通过观测或认知而习得的,如小朋友的有些习惯也许是对大人习惯的模仿。
综合的心身医学发病机制心理动力学、心理生理学和行为理论发病机制:心理社会刺激物传入大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