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案情?
2017年5月2日9时24分许,段某与杨某先后进入某小区5号楼电梯内,因段某在电梯内吸烟,两人发生言语争执。在两人走出电梯后,争执仍未停止,被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劝阻后,段某同物业工作人员一同进入物业办公室休息。段某进入物业办公室不久突然倒地,9时37分段某经“120”急救医生抢救无效后死亡。原告田某(段某配偶)认为,杨某无故与段某发生争执,对其大声呵斥,导致段某心脏病发作死亡,故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杨某赔偿医疗费、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抚慰金等共计40万元。杨某辩称,段某是在双方分开后,在物业工作人员劝说下到物业办公室冷静情绪期间因心脏病突发而死亡,其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自身的心脏病发作,该死亡结果与杨某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杨某在电梯间内劝阻段某吸烟的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也是维护自己和他人健康权的表现,未侵害段某的任何权利,该行为本身并不会引起段某的死亡,故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田某的诉讼请求。经田某自认,段某有心脏病史,于2007年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段某父母均已过世,田某系段某配偶,二人共育有三个子女,三子女均声明放弃本案参加诉讼的权利。田某向法院提交的证据包括:(1)医院诊断证明书一份,载明家属于2017年5月2日9时31分呼叫“120”,急救人员于2017年5月2日9时37分到达患者身边,经积极抢救,病情无变化,心电图示全心停搏,宣布临床死亡;(2)电梯间内、单元门口、物业办公室门口共三段监控视频,杨某与段某接触时长不足5分钟。视频均只有影像,没有声音。二人只有语言交流,无拉扯行为,无肢体冲突。田某向法院申请调取文化路派出所出警制作的6份询问笔录(分别针对物业工作人员,社区客服主管,段某长女次女、次女婿以及杨某),未获法院准许。一审法院认为,段某在电梯内吸烟导致其与杨某发生言语争执,在双方的争执被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劝阻且杨某离开后,段某猝死,该结果是杨某未能预料到的,杨某的行为与段某的死亡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段某确实在与杨某发生言语争执后猝死,依照《侵权责任法》(已失效)第24条的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遂判定杨某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补偿田某15,000元,驳回田某的其他诉讼请求。田某不服判决,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原判,支持田某的全部诉讼请求。二审期间,田某再次向法庭递交调取证据申请书。二审法院依法向郑州市公安局文化路派出所调取了询问笔录6份,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质证。二审法院认为,杨某对段某在电梯间吸烟予以劝阻的行为与段某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杨某不存在过错,不应承担侵权责任。适用《侵权责任法》第24条(已失效)的前提是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且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本案中,杨某劝阻吸烟行为与段某死亡结果之间并无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因此,一审适用公平原则判决杨某补偿田某15,000元,属于适用法律错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及公序良俗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法的立法宗旨,司法裁判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应当依法予以支持和鼓励,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案中,杨某对段某在电梯内吸烟予以劝阻合法正当,是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行为,一审判决杨某分担损失,让正当行使劝阻吸烟权利的公民承担补偿责任,将会挫伤公民依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积极性,既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也与民法的立法宗旨相悖,不利于促进社会文明,不利于引导公众共同创造良好的公共环境。虽然本案一审判决作出后,杨某未上诉,但一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根据《民诉解释》第321条规定依法应予改判,遂判决撤销原判,驳回田某的诉讼请求。
问题1.本案中的田某是否具有提起诉讼的原告资格?2.你认为在本案中被告杨某的劝阻行为与段某的死亡之间是否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理由是什么?3.如果你是原告的代理律师,你认为可以支持本方诉讼请求的案件事实有哪些?这些案件事实可以通过哪些证据来加以证明?应该通过何种方式来获取这些证据?4.你觉得二审法院的审理是否超出上诉人上诉请求的范围?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1.具备民事诉讼原告资格需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具有当事人能力以及当事人适格(《民事诉讼法》第122条第1款)。本案田某是自然人,具备当事人能力。就当事人适格而言,应当以当事人是否是发生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作为判断当事人适格与否的标准。在请求侵权死亡赔偿的案件中,受害人死亡构成引起其家属损害赔偿请求权产生的一个法律事实,请求权的主体为受其死亡影响的与死者有特别密切关系的人,即近亲属。参照《民法典》第1127条法定继承的顺序,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法考每日一练刑诉(含答案).doc
- 法考每日一练真金题含答案.doc
- 法考知识:非法行医罪.doc
- 法考主观民诉案例 涉外管辖协议纠纷案.doc
- 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的司法释义区分.doc
- 每日一练法考客观题(收藏含答案).doc
- 每周法学小常识:犯罪的分类.doc
- 每周刑法小知识:作为犯与不作为犯的区别.doc
- 每周刑法小知识—刑法构成要件要素.doc
- 汇编1139期-主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doc
- (4篇)XX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汇编12.docx
- 汇编1154期-在培训班上的讲话汇编(3篇).doc
- 汇编1173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076期-主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doc
- 汇编1177期-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112.doc
- (6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心得体会汇编.docx
- 汇编1166期-坚定理想信念、全面从严治党、担当作为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174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教育13期-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参考汇编(3篇).doc
- 汇编1458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提纲参考汇编(3篇)12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