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年历史中考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
中华民国的建立
;聚焦中考;1.通过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2.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核心知识点;★时间轴;★阶段特征;★思维导图;★知识点导航;★知识点导航;★知识点导航;★知识点导航;★知识点导航;★知识点导航;★知识点导航;★知识点导航;★知识点导航;★知识点导航;★知识点导航;★知识点导航;★知识点导航;★知识点导航;★知识点导航;★知识点导航;★核心聚焦;(2)初中历史涉及的重大干支纪年事件: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戊戌变法(1898年)、《辛丑条约》签订(1901年)、辛亥革命(1911年)。
;2.民国纪年
(1)民国纪年法:民国纪年由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纪年时称作中华民国××年,简称民国××年。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故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
(2)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相差1911年,即公元××年=民国××年+1911。如民国十年是公元多少年?即10+1911=1921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的比较;史论结合;考点攻坚;【真题锤炼】
★(一)选择题
1.(2024·甘孜)有学者评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它的意义不只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步,而且牵动着整个社会以至思想文化等方面。”该事件是(??)
A.废除科举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答案】B
;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共和政体”“它的意义不只是政治制度上的一大进步,而且牵动着整个社会以至思想文化等方面”可知,该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
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意无关。;★(二)材料解析题
2.(2022·黄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回答:从广州起义到惠州起义,中国民众对孙中山领导发动武装起义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众对政治持什么态度?这一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回答两点)
【答案】
(1)变化:由恐惧到支持,由反对到接受。说明:人民对清政府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民族意识的觉醒。
(2)态度:持赞赏、支持的态度。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等等。;【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一中人们在两次起义后对起义的态度,可得出变化是由恐惧到支持,由反对到接受。说明:根据材料一中的两个时间点“1895”和“190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者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维新变法思潮居于主流地位,因此革命派发动的武装起义遭到社会舆论的抨击;后者则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当时清政府勾结列强绞杀了义和团运动,民众已经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民族意识觉醒。
(2)态度:根据材料二“由于‘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进’,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可得出,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众对政治持赞赏、支持的态度。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清末列强屡次侵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等,促使民族意识觉醒。;靶向突破;1.(2024·河北)[历史解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B.“扶清灭洋”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2.?新情境(2024·宁夏)[历史解释]右图是1912年四川军政府铸造的银币,银币背面上方铸“中华民国元年”,中间铸刻的篆书“汉”字取代了惯例使用的代表封建帝制皇权的蟠龙图案。这一变化可以佐证辛亥革命()
A.追求民主共和
B.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C.废除科举制度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课堂实战;一、选择题;2.(2024·泉州)[历史解释]清末,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到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蓬勃兴起,如“中华革命党”“中华银行”等。这一现象();3.(2023·贵阳)[时空观念]新文化运动时,在胡适、鲁迅等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东+欧洲西部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福建).pptx
- 2025年地理会考之专题复习5——中国的自然环境课件.pptx
- 日本+东南亚+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福建).pptx
- 印度+俄罗斯+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福建).pptx
- 疆域+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福建).pptx
- 模块1主题3++第1章++第2节 天气与气候+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广西).pptx
- 广西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块1++主题2++第2章 地图++.pptx
- 云南省富宁县第三中学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如何写好小论文++课件.pptx
- 中国近现代史时空坐标++课件.pptx
- 专题15: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课件)2025年甘肃省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