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墨子非命下——今天下之君子之为文学、出言谈也》答案.docx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墨子非命下——今天下之君子之为文学、出言谈也》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墨子非命下——今天下之君子之为文学、出言谈也》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孰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

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君子之为文学、出言谈也,非将勤劳其喉舌,而利其唇吻也,中实将欲其国家邑里,万民刑政者也。今也农夫之所以蚤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叔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今也妇人之所以夙兴夜寐,强乎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暖,不强必寒。故不敢怠倦。农夫怠乎耕稼树艺,妇人怠乎纺绩织纴,则我以为天下衣食之财,将必不足矣。若以为政乎天下,不可得用也。故虽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之所以共抎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此也。

(节选自《墨子·非命下》)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牛山之木A尝B美矣C以其郊D于大国也E斧斤F伐之G可以为H美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树之时又同”与《五石之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的“树”意思相同。

B.“浡然而生”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若火之始然”的“然”用法相同。

C.“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与《〈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的“而”用法不同。

D.“多治麻丝葛绪”与《兼爱》“若此则天下治”的“治”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丰收年成,少年子弟多懒散;灾荒年成,少年子弟多凶暴,不是他们天生资质有所不同,而是环境使他们的心境变坏。

B.孟子认为,看见光秃秃的牛山,不要以为它不曾有过高大的树木;假如得到滋养,没有什么不生长;假如失去滋养,没有什么不消亡。

C.墨子认为,现在君子写文章、发表言论,并不是想要使其喉舌灵活,使其嘴唇利索,而是为了给国家、邑里、百姓、刑法政务建言献策。

D.墨子认为,农夫、妇人的做法不值得为政者借鉴,从前三代的暴君桀、纣、幽、厉等的灭亡及其社稷倾覆的现实也足以说明这一点。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2)今也农夫之所以蚤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叔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14.孟子和墨子都曾谈论到农耕种植这一话题,但二者目的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

参考答案:

10.CEG【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C处“矣”是句末语气词,应该断开;D处后面有介词“于”,不能断开;E处“也”是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应该断开;“斧斤伐之”主谓宾完整,F处不能断开,G处断开。

1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能力。B项两个“然”用法不同,第一个用在词尾,表示状态,意为“……的样子”;第二个是通假字,通“燃”。

12.D【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以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农夫、妇人的做法不值得为政者借鉴”理解错误,文中是从勤劳和怠倦两个方面论及农夫、妇人的做法,不能只看一面。

13.【答案】(1)他们舍弃自己良心的原因,也像用斧头砍伐树木一样,天天砍伐,还可以保持茂盛吗?[关键词“放”(舍弃、放弃)、“旦旦”(天天)、“美”(茂盛)各1分,句意1分]

(2)现在农夫之所以早出晚归,努力从事耕种、植树、种菜,以求多收获粮食(多聚豆子和粟),而不敢倦怠,为什么呢?[关键词“蚤”(早)、“强”(努力)各1分,句意2分]

14.【答案】①孟子的目的是阐明好的环境对培养仁义之心有积极作用。②墨子的目的是抨击懒政,认为治国者应勤政来治理天下。(一点3分,两点5分,意思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