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送杨山人归嵩阳》含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杨山人归嵩阳
高适
不到嵩阳动①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②。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注】①动:近。②帝力:帝王的作用,指皇权统治。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老人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B.本诗中的五、六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
C.“凿井耕田不我招”中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
D.“惟余眷眷长相忆”中的“眷眷”指反顾的样子。诗人用这一叠词形象地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
16.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这首诗还运用了哪些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5.B16.①对比: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对比,诗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
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五、六句描写二月柳色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惹动诗人离情,更显悲哀。
③用典:七、八句化用《击壤歌》,描写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隐居生活,赞叹其超然世外的恬淡隐居生活。
【解析】
【导语】此诗为送别之作。高适先感慨时光变迁故人难见,又以嵩阳景衬别情。借“凿井耕田”表意,赞杨山人洒脱。末句表眷恋不舍。全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有淡淡的怅惘之感。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景象凄凉残败”错误。五六句应该是采用以乐景衬哀情(反衬)手法,通过描写二月柳色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景象美丽清新,却惹动诗人离情,更显悲哀。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诗人将“一二故人不复见”这一故人难再相见的情况,与“三十六峰犹眼前”所呈现的青山依旧、山峰依然历历在目的景象进行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强烈地慨叹着物是人非,往昔与故人相处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只剩下那不变的自然景色作为曾经记忆的见证,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感慨与惆怅之情。
②“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描绘了一幅颇具生机与美感的画面,诗人在此情此景下,却是“泪沾臆”,被这美好的景色触动了内心的离情别绪,不禁流下了泪水。以眼前美好的乐景来衬托诗人因友人即将归嵩阳而产生的哀愁之情,使得这种悲哀的情感更加浓烈、突出。
③“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中,诗人化用了传说中尧时老人所唱的《击壤歌》的典故。这里借《击壤歌》所描述的那种自给自足、田园劳作、不受皇权统治束缚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杨山人能够过上这种超然世外、远离尘世纷扰的恬淡隐居生活的赞叹之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年全国监理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真题及答案.doc
- PCB流程钻孔.ppt VIP
- 最标准完整的居间合同范本.pdf
- 2025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井下技能操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 小学语文作文:五感法描写课件.pptx VIP
- 2019-2023年西安石油大学工程流体力学考研真题.pdf
-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的建立与实施.pdf VIP
- (正式版)D-L∕T 466-2017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docx VIP
- 【Top50强校】【重庆卷】重庆市南开中学2025届高三第五次质量检测(1.2-1.3)物理试卷含答案与解析.pdf
- 电力体制改革文件汇编.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