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谈青少年禁烟的必要性
吸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发病危险。与吸烟有关的疾病还有缺血性心脏病、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呼吸道癌症、慢性梗阻性肺病、肺气肿以及慢性支气管炎和糖尿病等。烟能刺激肝脏产生药物代谢酶,加速药物的代谢,降低血液药物浓度,从而降低药物疗效。所以对于正在服药的患者来说,吸烟无异于雪上加霜。烟草和酒精合在一起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比单独饮酒或吸烟更大。酒精本身并无致癌作用,但酒精会导致血管扩张,促使血液循环加快,而烟雾中的有害物质被酒精溶解后,随着扩张的血管将毒物迅速吸收并扩散至全身,从而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其次,酒精损害了肝脏对烟草中尼古丁等有害物质的解毒能力,加重了有害物质对身体的损害。吸烟危害的不仅仅是吸烟者本人的健康,周围的其他人也会因被动吸烟而影响身体健康。吸烟者呼出的烟雾中含有大量能够导致哮喘和支气管炎的内毒素,这种物质会严重影响被动吸烟者的呼吸系统健康。专家指出,孩子患呼吸道疾病的风险与其父母嗜烟程度密切相关吸烟有害健康被动吸烟的危害也是很大的所谓被动吸烟是指家庭中某一成员吸烟,其他成员虽不吸烟,但可受到吸烟者呼出的烟雾影响,这是世界学者的一致公认。耿贯一在第六届国际吸烟与健康会议上报告,女性肺癌被动吸烟是不吸烟妇女的3倍。为了你和你全家人的幸福,口腔健康美丽,请您坚决戒烟。特别是对尚未染有吸烟习惯的青少年,一定要通过有关政府部门、学校老师和家长齐抓共管,坚决抑制吸烟习惯在青少年中的蔓延。要求人们戒烟主要是加强健康教育。根据倪仁宝关于吸烟心理动机的调查分析,吸烟的主要动机有:便于社交、提神、镇静、消遣、吸烟成痛,疲劳时的享受、习惯等。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加以耐心,反复地说服教育,关键还是吸烟者自己,提高认识,下定决心,坚决戒掉有害的吸烟习惯。
?我国人民吸烟的历史仅有不到500年。烟草原产南美洲,明代中叶戚继光抗倭的时候由吕宋(现在的菲律宾)传入,先是在军队中吸,当时叫“吃烟”。现在也还有些地方的百姓将吸烟叫做吃烟。因明代后来的皇帝都是永乐皇帝——燕王朱棣的后代,到了崇祯时代,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统治者认为“吃烟”就是“吃燕”,于统治不利,所以崇祯十二年(1639年)朝廷下诏禁烟,犯者处死。仅仅三年后,兵部尚书洪承畴便向崇祯皇帝申请开禁,理由是士兵“嗜此若命”,说士兵吸了烟打仗有精神。面对风雨飘摇的江山,为了继续维持统治,崇祯皇帝只好同意开禁。早在三千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急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记载,如咳嗽、呼吸上气疾、肺痨、肺胀、肺炎、肺咳、肺积、肺病、肺痿、肺痹、息贲等等,宋代的《卫济宝书》更出现了“癌”的病名和各种癌的治法,全都和吸烟没有丝毫关系。烟草是一种高度成瘾的物质,其害处人尽皆知。吸烟可以致病,甚至致命,烟草的流行正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人类的健康。吸烟产生的烟雾进入呼吸道,肺便首受其害。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与吸烟的关系最为密切。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工业发达国家,65岁以下男性,85%的肺癌及75%的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的死亡由于吸烟所致。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和消费国,全世界11亿吸烟者中有3.5亿在我国。
我国的前4位死亡原因中脑血管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病的发病均与吸烟有密切关系。肺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少见病,由于吸烟率的迅猛增加,它目前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是城市癌症发病率最高的癌种。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25年我国每年死于肺癌者将达90万人,平均每分钟1.7个!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可见烟草的可怕程度已远超过任何一种猛兽,他正张开无形的血盆大口,吞噬人们的生命。另外,吸烟会污染空气,浪费金钱,烫坏地板、衣服等等,又是对人们的另一种伤害。特别是吸烟引起的火灾,近几年来屡见不鲜,那么多无辜的生命死于一个没有熄灭的小小的烟头,真是让人痛心!既然吸烟百害无利,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对它那样着迷呢?
从内因来说,烟草有高度成瘾性,说得严重一点,吸烟是一种打了折扣的吸毒!在烟草中所含尼古丁等物质的反复刺激下,大脑便产生一种依赖性,隔一段时间没有他的刺激就不舒服,身体乏力、疲倦。于是手摸向口袋,烟雾升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强,把吸烟看成一种时尚,抱着好玩的心理学者抽,慢慢的上瘾,成为固定烟民。很多人认为吸烟能“解乏”,“振作精神”,抱着和赌博者一样的侥幸心理,认为病魔不会找上门来。
?就外因讲,很多人吸烟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出于此种社交需要,是与人交往、增进感情的一种工具。中国人讲人情,爱面子,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叙旧,纷纷让烟借火,烟雾缭绕,你不但不吸,还被呛得直咳,不显得有点煞风景?
5),李科文,魏书彪.吸烟的历史〔M〕.重庆出版社,2007.0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