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关于腮腺良恶性肿块第1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腮腺解剖概述腮腺分为深、浅两叶,腮腺肿瘤80%以上位于腮腺浅叶,表现为耳垂下、耳前区或腮腺后下部的肿块。面神经穿行于腮腺两叶之间。在腮腺内分成两总支后,又由两个总支分成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最后终止于面部肌肉,支配面部表情。第2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腮腺(Parotid)颞支(temporalbranches)支配额肌,麻痹时不能抬眉且额纹消失。颧支(zygomaticbranches)分布于上下眼轮匝肌,受损时眼睑不能闭合。颊支(buccalbranches)分布于上唇方肌、笑肌、颊肌、口轮匝肌等,损伤和麻痹时,鼻唇沟消失和变得平坦。不能鼓颊,食物滞留于口腔前庭沟内。下颌缘支(marginalmandibularbranches)分布于下唇方肌、颏肌等,受损时口角歪斜,患侧口角流涎。分布于颈阔肌,受损时颈部皮纹消失。颈支(cervicalbranch)第3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良性肿块炎性包块寄生虫性肿块良性肿瘤第5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炎性包块化脓性腮腺炎病毒性腮腺炎、假性腮腺炎(腮腺周围或腺体内淋巴结急性炎症?)特异性感染:1淋巴结核:腮腺周围(如耳前)及腮腺内淋巴结结核,2:放线菌病好发于腮腺咬肌区,呈慢性和亚急性炎症表现,病程长。病因:(1)细菌感染,主要是葡萄球菌。常见的病因是1,腮腺分泌机能减退,多见于急性传染病及衰弱的患者;2,腮腺导管口堵塞;3,腮腺邻近组绢的炎症;(2)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症状(1)肿胀: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2)疼痛:表面发热有触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发病1-3天最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诊断外周血象、淀粉酶、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尿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一般治疗(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药物治疗;刺激分泌;切开排脓手术。(2)病毒性腮腺炎:没有特效疗法。中药治疗,抗菌素。
第6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寄生虫性肿块(1)猪囊虫病(2)裂头蚴病(3)美丽筒线虫病(4)棘球蚴病:颌面部软组织有囊性包块,触诊波动感,不痛,表面光滑。边界清,生长慢。在牧区有牛、羊、狗接触史。嗜酸性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可升高。病因:寄生虫感染临床表现:发热等同寄生虫病。检查1.病原学检查2.免疫学检查3.皮内试验4.血清免疫学试验5.影像学检查诊断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各项检查确诊。治疗以消灭寄生虫为主,根据虫种采用最有效的驱虫药物。在感染较重而寄主较衰弱时,可给予支持疗法,有外科并发证时应及时进行外科处理。第7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良性肿瘤
囊肿多形腺瘤(混合瘤)腺淋巴瘤(乳头状淋巴囊腺瘤或Warthin瘤)嗜酸性腺瘤血管瘤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第8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囊肿
(1)潴留性囊肿(2)腮裂囊肿(3)皮样囊肿病因:腺管阻塞至分泌物滞留,膨胀形成。腮腺处可扪及质软无痛性囊块,触之波动,穿刺可抽出物色透明液体。可手术切除。临床表现:无自觉症状,腮腺部软性渐进性肿块,柔软,无压缩性。检查:B超、穿刺可抽出囊液。?治疗:自愈。严重的腮腺囊肿可通过引流治疗
第9页,共2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多形腺瘤(混合瘤)
定义:最常见的涎腺肿瘤,它是胞膜情况不定的、以镜下结构的多形性而不是细胞的多形性为特征的肿瘤,最常见的是上皮和变异肌上皮成分与粘液样或软骨样成分的混合。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缓慢生长、椭圆形或圆形肿块、常无自觉症状,病史较长。界限清楚,质地中等,多数直径在2~125px;小的肿瘤通常形成光滑、可活动的实性肿块;较大者倾向于隆起并影响表面皮肤或粘膜,扪诊呈结节状,高起处常较软,可有囊性变,低凹处较硬,多为实质性组织;多次复发者可形成固定的肿块。伴有疼痛、面神经麻痹等症状时,应考虑恶变。诊断结合病史,并通过视诊、触诊等细致的临床检查可对肿瘤性质做出初步判断。腮腺肿瘤禁忌做活检,因为无论良、恶性肿瘤,均有发生瘤细胞种植的危险。影像学检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