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旅游历史文化第一节历代官制科举第二节古代姓氏称谓第三.ppt

第二章旅游历史文化第一节历代官制科举第二节古代姓氏称谓第三.ppt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方政权为省、府(或直隶州)、县(或散州)三级制。“三司”:提刑按察使司(掌一省之刑狱)、都指挥使司(掌一省之军事)、承宣布政使司。府或直隶州:长官(知府或知州);县或散州:长官(知县或知州)巡按:中央派监察御史巡察各地者巡抚:中央派京官巡抚地方者总督翰林院(词林)外朝官署(制诰、著作、修史、图籍等职)宰相张居正宰相于谦海瑞魏晋南北朝官服三、隋唐官制

隋、唐“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不关事,纯属荣誉职)“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参议国家大事,无实权)“五省”: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秘书省、内侍省“三台”:御史台(设御史大夫一,御史中丞二,御史若干)都水台(掌水利、水运,主官为都水使者)谒者台(掌通政)“九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以上主官都为卿)、国子寺(掌学校,主官为祭酒)、将作寺(主官为大将)(一)隋朝文官俑隋朝归附的官僚马三宝隋朝宦官上朝图隋朝官服宰相:唐代称右相、凤阁令、紫微令等。三省六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吏部:掌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勋封户部:掌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礼部:掌礼仪、祭祀、科举、学校兵部:掌武官选用及军事行政刑部:掌全国司法行政工部:掌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每部设尚书(部长)一人,侍郎(副部长)二人每部之下设四司,每司设郎中(司长)一人,员外郎(副司长)一人,主事(处长)若干(二)唐朝“五监”:国子监(学校教育)少府监(皇家钱财、皇室用品供应及各项宫廷服务事宜)将作监(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军器监(军器制造、保管、发放)都水监(河渠、津梁、堤堰)新设:殿中省(管理皇帝日常生活)主官:殿中监翰林院(代皇帝起草文件,无实权)翰林学士地方长官:观察使(监察区使者)节度使(军事、行政、督察)翰林学士翰林学士官服唐朝官服女官四、宋辽金元官制

宋、辽、金、元宰相:同平章事(首相)参知政事(副首相)中书省(掌政权)枢密使(掌兵权)主官:枢密使翰林院:殿阁学士(观文殿学士、龙图阁学士、天章阁学士)官员职务:官、职、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代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地方长官:知县(朝廷派朝官主持某县事)知州(州的行政长官称权主持某州军事)。(一)宋代宰相王安石包拯头衔: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事北宋皇祐五年“大驾卤簿中道图辽代官制分为北面、南面两大系统。主要官职:于越(位于百官之上,类似于公师,但无具体掌职)南北宰相府,设北府左右宰相,南府左右宰相,佐理军国大政。北枢密院使(掌管契丹军政)南枢密院使(掌管契丹民政)还有南北大王院南北宣徽院等。南面官称为汉官,统治汉人。制度多仿照唐宋。辽以后,谏官名存实亡,或名实俱亡。(二)辽代金代官制初期多用女真族名号。长官:勃极烈宰相:国讫(意为“贵”)勃极烈军事统领官:忽鲁(总帅)勃极烈乙室、阿买、吴迭……(三)金代女真族元代官制,在入主中原之后始臻完备。元代进一步扩充翰林院,监修国史。丞相例由蒙古人承担。(四)元代中央政权下设三公、中书省、六部、枢密院、御史台、大宗正府、宣政院、太禧宗禋院和储政院地方政权下设行中书省(职同中央中书省)、宣慰使司(职同中央宣政院)、诸路万户府、诸路总管府、散府、诸州、诸县和诸军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往往以太子充任)县上有州,州上有道,道上有行中书省。行中书省为中央中书省派出的机构,权力很大。这样,元代的地方官制就形成省、道、州、县四级制。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五、明清官制明、清(一)明代明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和丞相设大学士(皇帝顾问,办文墨)明成祖时:内阁:内阁大学士官位并不高,权势也还少。仁宗以后:内阁:专任批答文章,草拟诏令,品位提高,权势随之增大,甚至超过宰相,号为“辅臣”。首席大学士称“元辅”、“首辅”。明初改元代“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仍称“省”),长官为布政使,掌民政和财政。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50年),商朝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华厨祖。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耕作于有莘国。经过成汤三聘之后,担任右相,联合仲虺辅佐商汤打败夏桀。商朝建立后。担任尹(相当于秦朝时期的丞相),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积极整顿吏治,洞察民心国情,推动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历事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