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化学与环境污染第四章预览版.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破坏臭氧层的催化剂如果有某种物质X能与臭氧反应总反应即反应④,X起催化剂的作用,本身并不消耗,加速破坏奥氧。目前人们认识到的X分为4类。1.含氯的自由基ClOx如Cl·、ClO·。一个原子氯作为催化剂可以破坏10万个臭氧。2.含溴的自由基BrOx·如Br·、BrO·。原子溴比原子氯的催化作用强50倍。3.氮氧化物指NO、NO2。4.含氢的自由基HOx·如H·、HO·、HO2·。凡能向平流层排放X的人类活动都能破坏臭氧层。(三)消耗臭氧层物质以下7类最重要的消耗臭氧层物质(ODS)都能穿越-56℃的平流层顶而破坏臭氧层:1.氯氟烃(氟利昂、氟氯化碳),CFC到1985年,CFC11和CFC12的世界年产量达85万吨,相当部分进入大气,由于其惰性,又不被雨水冲刷,寿命极长,如CFCl2在大气中寿命竞达120年,而仅需5年,它们即可完整无损地渗入平流层中。2.哈龙(halon)值得注意的是,字典上halon的另一含义是聚四氟乙烯,国内译者常张冠李戴。3.四氯化碳CCl4(CTC)电子工业及干洗业中用作清洗剂。1,1,1-三氯乙烷CH3CCl4(TCA)精密仪器、电子工业、首饰业中用作清洗剂。甲基溴CH3Br用作熏蒸剂、保鲜剂以杀灭土壤、木材、仓储谷物、水果中的害虫。一氧化二氮N2O大量施用的氮肥,被细菌衰变为一氧化二氮,流层光解或氧化为一氧化氮,破坏臭氧层。超音速飞机为了减小空气阻力,超音速飞机在乎流层中飞行,一氧化氮和水汽排入平流层,水被光解或氧化为HO·等,和一氧化氮—臭氧层。三.人类拯救臭氧层的行动1985年,一些国家签订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中国1989年加入。1987年9月,43国签订《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对5种CFC和3种哈龙提出控制时间表。1990年6月,包括中国在内的90国在伦敦通过《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把受控ODS扩大到5类20种,增加了10种CFC、CCl4和CH3CCl3,并提前了控制时间,还把34种HCFC列为过渡性物质。1992年11月,92国在哥本哈根对《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进一步修正与调整,把受控ODS扩大到7类上百种,新增加了氢氯氟烃(HCFC)、氢泊氟烃(HBrFC)和甲基溴(CH3Br)三类,并再次提前了控制时间。含氢的氯氟烃,因为碳氢键在大气对流层就可以断裂,因此进入平流层的机会少,对臭氧层的破坏比不含氢的氯氟烃小《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又经1995年在维也纳、1997年在蒙特利尔、1999年在北京多次调整和修订,确定的时间表见表10-2。1993年1月,《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对中国当前生产和使用的3种CFC、2种哈龙、CCl4和CH3CCl3提出逐步淘汰方案。其余国际上受控ODS,中国的产销量很小或基本为零。1999年11月,《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修订稿)》对中国目前主要生产和消费的4类10种受控的ODS提出逐步淘汰方案。截止到2005年5月24日,在联合国191个成员中,共有190个国家批准了1985年《维也纳公约》;189个国家批准了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各种受控物质生产和消费的数量已经有了明显变化。到1998年底,在工业化国家里,最初受控的氯氟烃类(CFC)产量已经下降了95%,最初受控的哈龙产量已经下降了99.8%。世界总产量比基准的1986年已经下降了88%(氯氟烃类)和84%(哈龙)。大气中主要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浓度的增长已经明显放慢。科学家预计,臭氧层将稳步地恢复到工业化以前的强度。第四节结束返回目录第五节全球气候变暖图5-1(a)全球大气年均温度的变化趋势一.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年均温度(包括陆地和海洋上空的气温)的变化见图5-1(a)由图可看出:全球变暖趋势明显,且还在继续。20世纪,全球年均温度上升0.6℃。图5-1(b)我国全国年度平均气温历年变化我国全国年度平均气温理念变化见图5-1(b)。2004年度中国平均气温9.6℃,比常年值偏高0.8℃,已连续8年高于常年值。图5-2太阳辐射部分被大气吸收很多自然因素决定全球气候。驱动天气和气候的能量来自太阳,太阳辐射包括整个电磁波谱,但照射到地表时就仅剩红外线、可见光和近紫外线,见图5-2。1800年左右,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傅里叶(J.Fourier)提出地球大气与温室玻璃的功能相似,他的比喻沿用至今,叫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示意图见图5-3。产生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并非大气主要成分N2和O2,而是一些“痕量气体”。因为温室气体能吸收红外线,加大分子内原子间振幅,改变分子偶极矩。一般地,温室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