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在水与岩土相互作用下,岩土中一部分物质转入地下水中,称为溶滤作用。溶滤作用岩土失去一部分可溶物质,地下水获得新的成分。作用结果组成岩土的矿物盐类的溶解度;岩土的空隙特征;水的溶解能力(低矿化水溶解能力强);水中O2、CO2等的含量;地下水的径流与交替强度。影响溶滤作用强度的因素第3章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和化学成分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是地下水与周围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一种重要信息源,研究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可以帮助我们回溯一个地区的水文地质历史,阐明地下水的起源和形成。从实际应用来看,不同的用水目的,对水质要求不同,因此研究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是水质评价的需要。研究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不能从纯化学角度,孤立、静止地研究,必须从水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去揭示地下水化学演变的内在依据和规律。020304050601温度、颜色、透明度、嗅、味、相对密度、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一般指:导电性、放射性等。地壳按热力状态从上而下分为变温带、年常温带和增温带。3.1.1温度地下水的温度主要来自于地温。3.1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变温带:地温受气温控制,有昼夜变化和年变化,变幅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常温带:气温的影响趋于零的深度。地温一般略高于所在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概略计算时可用所在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来代替地温。常温带深度在低纬度地区为5~10米,中纬度地区为10~20米;增温带:地温受地球内部热力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升高。温度每增加1℃所需要增加的深度称为地热增温级,一般平均每33m升高1℃。地下水的温度与它所处地区的地温状况是相适应的。增温带中地下水温度计算方法:TH=TB+(H-h)/GTH-地表以下深度H处的地下水温度(℃)TB-所在地区年常温带温度(℃)H-地下水所处的尝试(m)h-年常温带深度(m)G-所在地区的地热增温级(m/℃)3.1.2颜色地下水一般是无色透明的,但有时因含某种离子、富集悬浮物或含胶体物质,也可显出各种各样的颜色。例如含亚铁离子或硫化氢气体的水为浅蓝绿色,含腐殖质或有机物的带浅黑色,含黑色矿物质或碳质悬浮物的为灰色,含粘土颗粒或浅色矿物质悬浮物的为土色,等等。3.1.3透明度地下水的透明度决定于水中所含盐类、悬浮物、有机质和胶体的数量。透明度分为透明、微混浊、混浊和极混浊四级。水深60厘米时能看见容器底部3毫米粗的线者为透明;于30~60厘米深度能看见者为微混浊;30厘米深度以内能看见者为混浊;水很浅也看不见者为极混浊。3.1.4味地下水的水味来自于水中所溶解的盐分及气体成分。如,地下水中含有重碳酸钙、重碳酸镁及碳酸时,水味爽快、适口,为“甜水”;含氯化物的水有咸味;硫酸钠、硫酸镁使水变苦,还可引起饮用者呕吐、腹痛或腹泻;大量的有机物能使水发甜味,但不宜饮用,等等。1地下水的气味同样来自于水中所溶解的盐分及气体成分。如,含有硫化氢时发臭鸡蛋气味;含有氧化亚铁时有铁腥气味;含腐植质时有鱼腥气味等。气味在40℃时最明显。气味地下水导电性取决于其中所含电解质的数量与性质。离子含量愈多,离子价愈高,则水的导电性愈强。导电性23.2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地下水中的化学元素一般以气体、离子和分子状态存在。3.2.1地下水中常见的化学成分1.气体地下水中溶解的气体主要有CO2、O2、N2、CH4、H2S,还有少量的惰性气体和H2、CO等。(1)O2、N2(来源:大气)O2含量高,表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为氧化环境;N2的单独存在表明地下水起源于大气并处于还原环境。23%Option1H2S、CH4CO2来源:土壤(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质的发酵作用、碳酸岩盐的高温分解、化石燃料)含量愈高,其溶解碳酸盐岩与对结晶岩进行风化作用的能力愈强。与有机物、微生物的生物化学过程有关;表明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为还原环境。30%Option2研究意义指示地下水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影响地下水的溶解能力;O2、CO2↑,地下水对岩石矿物的溶解能力↑。决定地下水的利用价值。12地下水中占主要地位的离子有七种: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几乎存在于所有地下水中,含量一般较大,由每升数毫克到数百毫克,是高含盐量水中的主要阴离子。来源:地下水溶解盐岩及含氯化物的其它矿物;海水入侵。特点:不被细菌及植物所摄取,不被土颗粒表面吸附,不易沉淀析出,是地下水中最稳定的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总含量仅次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1年二建《水利》重要考点.pdf VIP
- (正式版)HG∕T 20644-2024 弹簧支吊架选用标准.pdf VIP
- DBJ43_T341-2019:轻钢模网改性聚苯颗粒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VIP
-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完整版).pdf VIP
- 慧商斯威课程介绍慧商斯威课介绍.pdf
- 《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年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docx VIP
- 幼儿园课件《换牙我不怕》.ppt VIP
- DB53T 1348.2-2025永生花(保真花)加工技术规范 第2部分:基础管理.pdf VIP
- 文化认同对青少年社会化过程的影响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