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6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1.从时空观念角度,综合理解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背景。

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3.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人文精神的影响。

学问点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历史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进展。

(2)平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个人主义心情不断高涨。

(3)一些学者把争论方向由“神”转移到“人”。

2.智者学派

(1)争论内容

①用人的眼光考察和生疏社会、政治、法律等问题。

②关注人际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与伦理道德。

③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3)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4)历史意义:否定了传统观念,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领先吹响人类精神觉醒的号角,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源泉。

(5)局限性

①在自然世界里,使人产生对自然的优越感,造成人类为自身的进展而肆意破坏自然,最终危及自身生存。

②在文明世界里,忽视道德对人的影响,不利于社会和谐健康进展。

人文精神的内涵

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一种主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敬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怀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公平和解放的思想行为,这种精神对打破原始宗教对人的掌握具有重大意义。

学问点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忽视道德对人的影响。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目的:重建道德价值观,挽救城邦制度。

3.代表:苏格拉底。

4.主要思想

(1)提倡“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提出“美德即学问”。

(3)强调人们应当“生疏你自己”。

(4)强调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5.评价

(1)进步性

①对人性本身的争论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种重要表现。

②使哲学真正成为争论“人”的一门学问,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的道路。

(2)局限性

①对学问的内涵生疏片面、狭窄,美德与学问之间不能画等号。

②美德与学问的关系并不成正比。

③片面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但他不属于智者学派。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忽视道德;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性(美德)。

学问点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认为雅典民主制度下的公民,没有超越自己的个人利益达到认知真理的力量。

(2)批判雅典民主制度是一种不合理的制度。

2.亚里士多德

(1)地位:古希腊最终一位哲学大师,当时最博学的人。

(2)贡献

①关注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世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②在社会政治观上,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主见由“中等阶级”来治理国家。

③实行科学调查的方式争论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规律论证体系。

人文精神的起源

比较苏格拉底和孔子

史料一仁者,爱人。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解读]抓住关键词“仁”“爱人”“立人”“达人”,提炼孔子的主见。

[思考]依据史料一,指出孔子的思想主见。

【提示】“仁”,相互疼惜,融洽相处;待人宽容,立人达人。

史料二美德即学问。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学问,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学问,学问是美德的本质。

——苏格拉底

[解读]抓住开头关键句,理解史料的中心思想。

[思考]依据史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

【提示】美德即学问。

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比较项

孔子

苏格拉底

不同点

目的

为奴隶制度服务,维护周礼

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政治

主见

核心为“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见“为政以德”的民本思想;强调“礼”,压抑人性;留意人的社会性;首创私人讲学,主见“有教无类”

提出“美德即学问”;崇尚人性自由;强调人,反对神,主见共性解放和个人价值;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影响

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基础

崇尚学问和自由探究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同点

都强调道德和学问的作用;都主见追求个人的善和个人品性的修养

古希腊人文思想与中国先秦儒家思想的比较

(1)相同点

①都留意人与人类社会。如希腊先哲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强调;中国孔子提倡的“仁者爱人”,孟子的“人性善”,荀子的“人性恶”,等等。

②都强调道德的作用。如苏格拉底主见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主见以德治国。

(2)不同点

①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古希腊人文思想特别强调“个体”的人;先秦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175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