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9课时2把握适度原则课时作业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doc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9课时2把握适度原则课时作业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3-

把握适度原则

一、选择题

1.做事情要留意分寸,把握火候。其哲学依据是()

A.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B.只要有量变就会发生质变

C.冲突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D.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原理

2.人体没有脂肪不行,但脂肪摄入太多,人会发胖并导致多种疾病。这说明()

A.事物都有肯定的“度”

B.遇事留三分最好

C.事物的“度”不好把握

D.事物的“度”是由人们主观规定的

3.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列宁的话告知我们()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C.要重视量的积存

D.要对事物进行量的争论

4.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其哲学依据是()

A.质的概念B.量的概念

C.度的概念D.冲突概念

5.稻草灭菌试验表明,温度达80度,加热1小时,10余个主要菌种经干湿热处理全部死亡,当消毒炉炉温达90度时,稻草性能破坏,失去用途。这一争论供应的方法论意义是()

A.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B.要重视量的积存

C.必需坚持适度原则

D.量变必定引起质变

6.“鲶鱼效应”是一种使捕获的鱼保持鲜活的方法,通常打捞到船舱里的鱼时间一长简洁萎靡不振,死亡率高,而放入几条凶狠的鲶鱼,就把整个鱼群激活了。假如船舱中放入的鲶鱼过多,则效果适得其反。这说明()

A.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进展的两种状态

B.冲突双方在肯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必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人们能够改造和利用规律

7.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确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8.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必需()

A.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B.把量变掌握在肯定限度内,坚持适度原则

C.不失时机地突破事物质的范围

D.重视量的积存,预备走曲折的路

二、非选择题

9.把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谈一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生疏?

课时作业20把握适度原则

1.答案:A2.答案:A3.答案:A4.答案:C5.答案:C

6.答案:B7.答案:B8.答案:B

9.答案:这种观点不完善。

首先,面对一个新事物,我们很难确定它的“度”,有可能超过,有可能缺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的缘由很大程度在于过“度”,然而过“度”之后要“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适度原则的制定应当是包涵的,对于过“度”的人们,只要他们在随后的过程中准时补救,准时适度,形势往往会有转机。其次,事物的“度”是相对的,而不是确定的;是运动的,而非静止的;是阅历的,而非教条的;是进展的,而不是停滞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事物的“度”有所相同也有所不同,适度的准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需时时进行调整,所以古人云“君子从时”“相机行事”。在建立对事物的“度”的全新理解时,我们有时会打破原有的“度”,因而“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这一说法过于呆板。最终,任何事物都有一种自然的自然欲求,谁顺应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与外界和谐相处,谁违反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同外界产生抵触。从表面上看,顺应天道有时会“过度”,这种“过度”的行为可能是我们有意为之,貌似二者产生冲突,其实不然。“把握适度”是“人道”,自然欲求确是“天道”,“人道”是对“天道”的概括归纳,融合人类自身的价值情感而成,因而“人道”何尝不是“天道”的一种,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过度”和“适度”二者并不是对立的,可以相互转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写作定制、方案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地铁、铁路、市政领域安全管理资料的定制、修改及润色,本人已有7年专业领域工作经验,可承接安全方案、安全培训、安全交底、贯标外审、公路一级达标审核及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资料编制等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认证主体天津济桓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天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02MADGE3QQ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