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点培优训练 (43).doc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点培优训练 (43).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能训练练案[43]

一、选择题

1.(2025·宜宾)下表是根据《汉书》整理的关于郡县官员的考核情况记录,据此可知汉代官员考核()

(陈立)为天水太守,劝民农桑,为天下最。

(祭肜)除偃师长,视事五年,县无盗贼,州课第一,迁襄贲令。

(韩延寿)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卜式)迁成皋令,将漕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

A.强调儒家伦理道德品质

B.标准多样切合实际需要

C.以任满三年为考核周期

D.是官员升迁的唯一依据

[答案]B

[解析]表格中对官员的考核有不同政绩方面的标准,例如生产发展、社会治安、漕运等,反映汉代官员考核标准多样切合实际需要,B项正确;官员考核强调伦理道德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无法看出考核周期时长,排除C项;考核结果也并非官员升迁的唯一依据,说法有误,排除D项。

2.(2025·佛山)秦统一以前,赐爵与授官是统一的,为官必须有爵,“斩首一级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但在统一后任命官吏不再以有无爵位为条件,不少大臣如丞相王绾、隗状、冯去疾等不仅无爵,就连军功也没有。这一变化()

A.打破了宗法血缘关系 B.完善了官僚体制

C.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D.激化了君相矛盾

[答案]B

[解析]秦朝改变为官必须有爵的规定,扩大了官员选拔范围,有利于选拔文士为官,满足统一后国家治理的需要,是对选官制度和官僚体制的完善,B项正确;宗法血缘关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遭到破坏,“为官必须有爵”采取的是按照军功授爵和选官的做法,也是对“世官制”和“宗法血缘关系”的破坏。也即“宗法血缘关系受到破坏”并非材料所述变化导致的新现象,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将文化素质作为选官标准,排除C项;材料所述为选官制度的变化,未体现宰相权力威胁皇权,不能得出“激化了君相矛盾”,排除D项。

3.两汉时期,朝廷令公卿举奏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民间歌谣,作为官吏升黜的重要依据。这反映出汉代()

A.民间歌谣决定官员升迁

B.政府注重对官吏的多重监督

C.政出多门导致社会动荡

D.考课制度避免了主观随意性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代的民间歌谣也可以作为评价官吏的依据之一,说明当时政府监督官吏的手段多样,B项正确;民间歌谣是重要依据,但不是由民间歌谣决定官员升迁,排除A项;“政出多门”无从体现,排除C项;D项说法无从体现,排除。

4.下表是唐代科举考试策问的部分试题描述。据此可知,唐朝科举考试(A)

社会现象

试题描述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成为唐代政治的棘手问题

主考官元结在策问《问进士》中说,“其策安出,子其昌言”

中唐以后,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被打破

进士考试时,考生须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

780年实行两税法后,唐代社会出现“钱重物轻”的现象

李翱在《进士策问二道》中要求考生提出具体的对策

A.命题遵循经世致用原则

B.选才标准趋向公平合理

C.士族子弟的仕途被阻断

D.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庶族地主势力的蓬勃兴起,唐代政治面貌焕然一新,适应这一历史变化的科举考试,命题注重实用,基本上遵循经世致用这一原则,材料中考试的内容都涉及社会现象和社会弊病,以此来判定考生的知识面、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故选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考试的命题原则崇尚实用,B、D两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故排除;考试并未阻断士族子弟的入仕道路,排除C项。

5.(2025·南通)唐代前期实行散官番上制度,即获得任官资格的人在入仕前需履行一定义务。散官大多往来尚书省和诸州府传送公文,地方的各种表状及需上达京师之物,也都仰赖他们。由此可见,散官番上制度有利于()

A.改进科举考试程序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C.完善中枢决策机制

D.提高国家行政管理效率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散官大多往来尚书省和诸州府传送公文,地方的各种表状及需上达京师之物,也都仰赖他们”和所学可知,唐前期散官番上制度在保障国家政令传递、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缓解政务运作压力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科举考试,排除A项;据材料“获得任官资格的人在入仕前需履行一定义务”可知,散官番上制度是培训候补官员的措施,并非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排除B项;据材料“散官大多往来尚书省和诸州府传送公文”可知,散官未参与中枢决策,排除C项。

6.(2024·济南)下图呈现的是西晋至北宋出身寒门子弟入朝为官的比例。这反映了()

A.统治基础的扩大 B.崇尚教育的思想

C.儒家思想是主流 D.重文抑武之风气

[答案]A

[解析]根据图表可知,西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结合所学可

文档评论(0)

159****27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8月0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