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2025年上学期3月高一大联考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孟子·梁惠王》中“为长者折枝”的释义,历来异说颇多。东汉经学家赵岐和郑玄认为“折枝”即“按摩”,为长者解除四肢的疲劳。唐代陆善经谓“折枝”即折草树枝,后引申为为长者效力。宋代马端临认为“折枝”为“磐折腰肢”。“磬”形状像曲尺,“磬折腰肢”即形容鞠躬行礼的姿态,以表达对长者的恭敬之意。后世诸多争议也基本源于这三种说法。
细审文献,不难发现分歧主要体现在“枝”字上:一种认为“枝”通“肢”。第二种则认为“枝”即为树枝。王力《同源词典》中,肢、枝和支三字是一组同源词,枝和支是树木的分支部分,枝与肢同,指人体的“四肢”。因此,可以将“折枝”中的“枝”理解为“肢”。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解释“折”本指“折断”,可引申为“弯曲”。那么“折枝”确实可理解为弯腰,但直接等同于行礼未免草率。
孟子将“抉泰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对比,意在告诉齐宣王实施“尊老”政策轻而易举。可见在孟子看来,“为长者折枝”应为举手之劳。那么再细研三种解释:第一种“按摩肢体”,于常人而言,与人产生肢体接触并非易事,尤其“长者”为陌生老人。第二种“攀折草树枝”容易做到,但显然过于实指,树枝也并非老人必需品。而“鞠躬行礼”,虽并非难事,但更多地体现礼仪上对老人的尊重,并没有做出实际上的帮助。在经济落后、兵荒马乱的战国时期,孟子强调“保民而王”,其“制民之产”系列措施中“五十者衣帛”“七十者食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等均突出物质生活保障。可见,孟子的民生理念非常注重务实,在推崇礼仪教化的同时永远把生存需要摆在第一位。由此,“鞠躬行礼”说显然没有为长者办实事更为实在。
如此,将“为长者折枝”理解为面对步履蹒跚、身体佝偻的老者,表现出谦恭姿态,甘心情愿地为长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更符合当时孟子鼓励君王为老弱者办实事的主张。
(摘编自袁子微《〈孟子〉“为长者折枝”考》)
材料二:“为长者折枝”一语的三种说法中,“行礼”说最不可信:首先,“肢”和“枝”虽同源,但在上古汉语里,“肢”只指人的四肢,其语义转移指人的腰部的时间,大约要到魏晋南北朝。因此,战国时代,“折枝”不大可能读作“折肢”,指弯腰行礼。并且,仅向老人弯一下腰并不一定有实质性的鞠躬意义,在重礼的先秦等级社会,行礼方式也颇有讲究。
“按摩”说亦不可信,将为长者按摩看作易事,不符合常理。攀折花草枝的说法亦令人费解,这实“与为长者意殊不属”,未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我们认为,这里“折枝”的意思当是为长者折取树枝,用作手杖。
从字形上看,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长”字“老”字形态相似,同作拄杖之形,杖是老者的标志。“折”字,《说文解字》释“折,断也。从斤断帅”,象以斧斤断木之形。“枝”和“肢”一样,最初应作“支”,“木”为后加义符,而古文字“支”和“丈”可能系一字分化。《说文》中“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而“丈”字篆文“从又持十”,象手持木杖之形。因此,“支”和“丈”形、义皆近。睡虎地秦简中,“支”和“丈”就同形。
从古代风俗看,先秦两汉时期,手杖除了作为老年人的助步工具,还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杖文化。《礼记·王制》载老人可以“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建国后全国各地共出土了30多件鸠杖,均产生于从先秦至汉代,证明当时社会上一直存在由君主向老人“授杖”的风俗。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鸠形杖首内有朽木,可见杖身是用木头制成。甘肃武威汉墓出土的鸠杖上缠有十枚记王杖诏令的木简,简载:“……高年受王杖,上有鸠。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有敢妄写詈殴之者,比逆不道。得出入官府郎第,行驰道旁道……”古籍研究专家已论证,汉代的尊老养老制度源于先秦,西汉初年初具规模。史料记载,当时的受杖者既有年龄标准,也有地位的限制。那么,在孟子生活的战国时代,受杖者一定是极少数的人,但统治者的推崇会形成上行下效之风,而绝大多数的平民百姓所持的杖,只能是从树上砍下来的树枝。因此,在这种背景之下,孟子以为长者折取树枝当作手杖来与“扶泰山以超北海”进行对比,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只不过随着语义的流变,这一当时简单的问题才让后人难以理解。
再看《论语·微子》中的故事: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老人),以杖荷葆(草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江省温州市2025高三语文二模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如果我们一直接受实际的样子,那么它就会永远如此.docx
- (2025届江苏省苏北七市高三语文二模)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届湖北省七市州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卷(A3教师标彩版)作文“长期主义”含例文.docx
- 2025届湖北省七市州高三下学期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学生版).docx
- 2025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一模)及答案.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小说真题9个万能答题模板+知识点+答题技巧+专题训练.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王勃《春日还郊》.docx
- 2025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GB/T 45311-2025潮流能转换装置 海上试验技术要求》.pdf
- GB/T 45311-2025潮流能转换装置 海上试验技术要求.pdf
- GB/T 17554.1-2025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 测试方法 第1部分:一般特性.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7554.1-2025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 测试方法 第1部分:一般特性.pdf
- 《GB/T 17554.1-2025卡及身份识别安全设备 测试方法 第1部分:一般特性》.pdf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18655-2025车辆、船和内燃机 无线电骚扰特性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pdf
- 《GB/T 18655-2025车辆、船和内燃机 无线电骚扰特性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pdf
- GB/T 18655-2025车辆、船和内燃机 无线电骚扰特性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限值和测量方法.pdf
- GB/Z 42749.7-2025信息技术 IT赋能服务业务过程外包(ITES-BPO)生存周期过程 第7部分:成熟度评估范例.pdf
- 《GB/Z 42749.7-2025信息技术 IT赋能服务业务过程外包(ITES-BPO)生存周期过程 第7部分:成熟度评估范例》.pdf
最近下载
- 一文读懂中央八项规定精神PPT2025主题课件.pptx VIP
- 员工心态培训讲座PPT课件.pptx
- 少年儿童政治启蒙的内涵、特点与培养路径.docx
- [译林版]6下Unit3 A healthy diet精心梳理教案.pdf
- 十年(2015-2024)高考真题数学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小题综合(教师卷).docx
- 成都小升初数学历年真题.doc VIP
- 国防军事展览可行性方案.pptx
- 2015-2024年十年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小题综合(原卷版).docx
- 第6章-隧道洞口与洞门设计[65页].pptx VIP
- 第十章 晚唐诗歌.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