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文摘要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空间从具体的时空场所逐渐转向虚拟
的数字空间,带来了生产生活实践各个方面的变化。数字空间作为当下主要的传
播空间,以视觉化媒介传播信息,相比于文字媒介、听力媒介,这一媒介本身具
有调动情绪、激发感性的倾向。数字技术时代,这一倾向被发展到极致,“观看”
成为获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方式,也成为经验世界的主要方式,这一普遍的文化
实践方式导致情绪的盛行,破坏了情感的深层连接。
数字空间是工具理性的最新形式。数字空间是以数据为基础、以算法为核心
建构起的虚拟空间。因此,首先,数字空间是建立在客观世界以及人本身的数据
化基础之上,其次,数字空间是人为预设的空间,主体在其中的活动路径能够被
提前规划、活动过程被监控记录,收集的活动数据进一步成为改善这一空间的材
料。总体而言,数字空间是围绕着主体需求而不断完善的理性空间,这同时也意
味着,不同于自然世界,面向主体自我的数字世界是极度受限的世界,在其中进
行交往的主体并非真正地经历着、体验着,数字空间的经验不足以促使主体形成
稳固的、真正的自我,反而导致了主体的同质化生存状态。
针对数字空间交往活动中出现的新变化,本文以文献研究法、多学科综合研
究法、历史分析法、描述性研究法等方法研究这些变化出现的原因以及内在逻辑,
并进一步了分析如何从社会整体层面理解这一系列变化。
数字空间的文化实践本质上是对真正的实践内涵的化约,反映的是主观和客
观、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割裂。在其中,实践不再具有能动意义,语言呈现出操作
主义的特征,共同封闭了从数字空间中解放的力量。
数字空间的文化实践是对人的能动力量的否定。对此,必须恢复真正的实践。
行动主体首先要恢复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认识、感知,不是吸收别人传递的内容,
而是行动主体自己真切地去看、去听、去理解、真正进入到自身生活各方面的生
产和再生产之中,能动地创造生活本身、建立自己的意义价值体系,打开经验世
界的范围并拓宽其深度。通过恢复实践意识和能动的语言表意实践,认识和改造
外部世界,在这一过程中,主体建立起内在向度,具备了批判性,形成了真正的
自我,成为在能动的实践意义上的社会主体。
关键词:数字空间;文化实践;视觉化;感觉结构;批判性实践
I
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digitaltechnology,peoplessocialinteractionspacehas
graduallyshiftedfromconcretetemporalandspatiallocationstovirtualdigitalspace,
bringingaboutchangesinvariousaspectsofproductionanddailylifepractices.As
theprimarycommunicationspaceofthepresent,digitalspacedisseminates
informationthroughvisualmedia,which,comparedtotextualandauditorymedia,
inherentlytendstoevokeemotionsandsensibilities.Intheeraofdigitaltechnology,
thistendencyhasbeentakentotheextreme,whereobservinghasbecomethe
primarymeansofobtainingexternalinformationandhasalsobecometheprimary
modeofexperiencingtheworld.Thiswidespreadculturalpracticeleadstothe
prevalenceofemotionsanddisruptsthedeepconnectionsofemotions.
Digitalspacerepresentsthelatestformofinstrumentalrationali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