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专题练习-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讲练宝典(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专题练习-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讲练宝典(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阅读之景物形象专练

一、方法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包括画面、意象和意境)鉴赏、事物形象鉴赏。其中考查最多的是景物形象,其次是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画面。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它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及其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高考中对景物描写的考查一般有内容有两种:即意象类和意境类。考查角度一般有两种角度:一是画面描述题或特点分析题,二是写景作用题。

链接教材

概括下列诗词的意境特点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过洞庭》: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岳阳楼》:

《扬州慢》:

《望海潮》:

古代诗歌常见的意境特点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

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

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

远离尘嚣、高雅脱俗

分析意境的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营造的氛围。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是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诗歌中意象、意境的作用

(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如《扬州慢》。

(2)塑造环境或背景,一般表现为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如《念奴娇·过洞庭》。

(3)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形成了基本固定的作用,如松梅竹菊寓高洁。

(4)结构上的线索,贯穿始终,如《春江花月夜》。

二、链接高考

(2023年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2020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4.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2020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东鲁二稚子【1】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2】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注释:[1]这首诗作于金陵。[2]龟阴:地名,与后文的“汶阳川”都在鲁地。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