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宋明理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宋明理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三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进展。

1.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角度梳理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两个时期儒学的进展历程,理解三教合一的背景和过程。

2.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并把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并比较其异同。

3.从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角度,生疏宋明理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的深远影响。

学问点一儒学的逆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逆境

(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峻减弱。

(2)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3)唐末五代之后,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受到减弱。

2.儒学复兴运动

(1)唐代中后期

①韩愈领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见,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②李翱提出必需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2)北宋:士大夫们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学问点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北宋五子

主要成就

地位及影响

周敦颐

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建构了关于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供应了依据

“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他们将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

邵雍

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张载

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精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程颢、程颐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仁”是修养的最高境地

理学仍是儒学,是儒学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理学的消灭不仅体现了儒学与时俱进的特点,也证明白儒学强大的生命力。

学问点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朱熹的学说

(1)理气论

①认为理比气更根本,规律上理先于气。

②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③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中的阴阳变化。

(2)修养论

①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②“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③仁者境地应有猛烈的社会责任感。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①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地才算得道。

②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自然权利,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

2.朱熹对理学的进展

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

3.地位及影响

(1)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2)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格物致知”:格:推究;致:求得。格物是致知的基础,致知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即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学问。是程朱理学把握理的主要途径。

学问点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进展

1.陆九渊

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其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王守仁

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1)他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是天理,是本心,是良知。

(2)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

3.影响

心学的消灭,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教师用书独具)

程朱理学

史料一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已。①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二程遗书》

“②未有天地之先,到底先有理”“有理而后有气,虽是一时都有,到底以理为主”“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朱子语类》

史料二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如③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

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穿处。

--《二程遗书》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④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

[解读](1)史料一①“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说明天理是随着自然界的产生而产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②“未有天地之先,到底先有理”说明朱熹的思想属于典型的唯心主义思想。

(2)史料二③“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说明朱熹认为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同样属于天理的范畴。④属于典型的“格物致知”思想。

[思考](1)依据史料一,指出在对理的生疏上“二程”与朱熹有何共同点?

(2)依据史料二,分析在伦理观上,朱熹提出了怎样的主见。目的何在?有何乐观性?

(3)依据史料二,分析在生疏论上,“二程”、朱熹提出了怎样的主见。有何进步作用?

【提示】(1)理是万物的本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写作定制、方案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地铁、铁路、市政领域安全管理资料的定制、修改及润色,本人已有7年专业领域工作经验,可承接安全方案、安全培训、安全交底、贯标外审、公路一级达标审核及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资料编制等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认证主体天津析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天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02MADGNL0R9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