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万科公益基金会xBóttleDre?m
VANKEFOUNDATION
万科公益基金会和BottleDream联合发布
万动
让改变发生废弃日
——零废弃推动力报告;
嘿、明友们!
你好呀:》
“零废弃日”是由万科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和零萌公益在2018年共同发起的公众倡导活动,
2018至2023年在每年8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举办。自2024年起,“零废弃日”与联合国发起的国际零废物日同
期(3月30日)举办。
“零废弃”是构筑在“尽可能避免产生垃圾”的做法之上的一种生活选择。它是一种理念、目标,也是一种废
弃物管理方法。每年的零废弃日,我们都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并开展“零废弃”实践,通过联合个人、企业、高校、
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开展主题公益活动,向公众展现“零废弃”与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内在联结——无论
是减少一次性用品,通过垃圾分类让资源获得新生,还是支持循环再生产品的设计与使用……这些看似微小
的选择都是通向可持续未来的关键路径。
回溯2021年零废弃日发布的《Z世代零废弃生活报告》,报告中将所有关注、愿意尝试及正在践行零废弃生活方式的年轻人定义为Z世代,观察了年轻人的零废弃现状,形成了不同的群体画像。当时的数据表明,只有
18%的Z世代是对零废弃关心和了解,并且有意识在行动的“身体力行实干派”。32%的Z世代,虽然零废弃
行为表现突出,但对零废弃的认知水平和对环境的关心程度却相对较低。50%的Z世代,虽然对零废弃有一
定的关心和了解,却因为各种原因,行动未能跟上认知。;;
13%学生
4%自由职业
/兼职
全职工作83%;
目录
01.
提升意识篇
零废弃相关内容如何触达更多Z世代?
什么样的零废弃内容会更吸引人?
本章我们将围绕意识提升,解码如何
让零废弃不再只是一个少数人关心的环保话题,而变成与人人相关的日常话题。
1;;;
1。从传统倡导到激发好奇,通过具体的利益点与公众建立关联
想让更多人关注“零废弃”,首先得让这个话题变得有趣。一格发现,能破圈的内容往往带有“猎奇”性,比如“怎么不用卫生纸”这样的标题,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好奇。
除了猎奇性,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利益点”也很关键。一格认为,传统的环保叙事已经很难打动年轻人了。大家身边的焦虑已经够多了,不想再了解气候灾难,听更多“远方的哭声”。要让更多人关心“零废弃”,就要找到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利益点。她曾经制作的两个破圈内容,一个是微塑料如何进入人体的科普,另一个是将环保与“低物欲、反消费主义”结合在一起,“既环保又好看,既环保又健康,既环保又省钱,这样才能激发大家了解的动力”。
此外,提供情绪价值也是提升大家对零废弃兴趣的重要方式。比如组
织社群一起回收咖啡渣、DIY健康食物,或者开展可持续citywalk等活动,让大家在社群中找到归属感,与自然建立更深的联系。一格说:“如果一个人不喜欢户外活动,不喜欢晒太阳,食物来自冰箱,大自然只存在于电视里,那么ta很难与环保和‘零废弃’产生共鸣。只有当人们与自然建立良好关系时,才会更关注环保。”
2.从短期破圈到长期生活方式呈现,培养更多环保享乐主义者
虽然“破圈”内容能带来短期的关注,但长期的影响力有限。作为一名
环保享乐主义者,一格更注重通过长期、深度的内容输出,展示一种更有觉察、更健康、更自在、更幸福的生活方式。通过展示这种生活方式;
1。从废弃垃圾到艺术新生,具像化行动的影响
韩李李老师认为,把废弃垃圾变成艺术品,比传统宣传方式更能打动人
心。在致敬珍·古道尔的艺术展上,她创作了艺术装置《万物来信》,将日常生活中和远方保护野生动物第一线收集来的一次性废弃物重组为一
副“大地画布”。当观众靠近作品时,会听见每一件物品都在“讲述”平
日里不被听见的故事:有订外卖时不想要但还是送来的一次性餐具、在
鲸鱼肚子里的瓶盖,还有藏羚羊嘴边的塑料袋。这些具体可感的故事让
观众触动很深,意识到零废弃并不是遥远空洞的口号,而与自己的日常
行为息息相关,“当我们管理好自己的日常行为,就能帮助远方的雪豹和
冰川”。
除此之外,韩李李曾受到藏族牧民监测冰川消融行动的触动,用塑料瓶
和印着气候新闻的报纸等废弃物制作成了一个冰川雕塑作品装置,以母
亲象征大地和冰川,以塑料袋制成的“眼泪”具象呈现冰川消融。当装
置在南京西路做快闪时,路过的大人小孩都能看懂雕塑的含义,纷纷感
慨日常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表示要从自身的日常行为开始做一些改变。
无论是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还是对垃圾进行分类,这些看似不起眼
的行为只要不断积累,终将汇聚成让世界变好的强大力量。就像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办公楼空调系统的高效维护方案.docx
-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利用本地农村乡土资源助推美术教学的研究》研究报告.doc
- 市委党校物业管理服务总体方案.doc VIP
-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办法.pdf VIP
- 2024《盒马鲜生冷供应链物流成本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11000字.docx
- 机器视觉软件:Basler二次开发_(3).Basler相机驱动与SDK安装.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下册单元任务与人文主题 复习梳理.docx
- 2019年重庆市高职分类招生考试(中职类)药剂类真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