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碳排放与环境安全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碳排放与环境安全学案鲁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2-

第一节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必备学问·素养奠基

一、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1.自然界的碳循环:碳元素不断地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构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环。

2.自然界碳循环的过程:

[辨一辨]推断下列说法的正(打“√”)误(打“×”)。

①碳元素在大气圈中唯一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 (×)

②二氧化碳是碳参与全球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 (√)

③只有人类活动才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

④大气中二氧化碳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储存库。 (×)

3.温室效应:

人类活动如何影响碳循环?

提示:化石燃料的燃烧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

二、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缘由:煤、石油、自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人类大规模破坏森林、草原等,植物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取和贮存削减;地表水域削减,二氧化碳的吸取、溶解条件受到干扰。

2.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影响:破坏自然界中原有的碳循环和碳平衡,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三、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

1.国际合作的缘由: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具有全球性,因此碳减排亟需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合作应对。

2.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

国家类别

碳排放现状

减排责任

发达国家

工业化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人均碳排放量大;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碳转移

有义务在碳减排国际合作中担当更多的责任

进展中

国家

综合国力较弱;经济社会进展期碳排放总量增长较快

应妥当处理经济进展与碳排放的关系

[辨一辨]推断下列说法的正(打“√”)误(打“×”)。

①碳减排必需实行全球性行动才能实现。 (√)

②目前,进展中国家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量最多的。 (×)

③资金和技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保障。 (√)

④植树造林是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 (×)

⑤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都是公众参与碳减排的行为方式。 (√)

在碳减排中,为什么发达国家要担当更多的责任?

提示: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带来的,目前发达国家仍旧是人均碳排放量最多的,同时,发达国家还通过产业转移方式向进展中国家进行碳转移,故在碳减排中应担当更多的责任。

3.国际合作中的碳交易:

《京都议定书》把二氧化碳排放权确定为一种商品,建立起国家或地区间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具体有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技术救济等措施帮忙进展中国家实现碳减排,也可以通过购买进展中国家的碳减排额抵消自身的碳减排指标。

4.碳减排中的中国贡献:

贡献层面

具体贡献

中国的

承诺

承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中国的

合作

乐观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生态爱护、低碳才智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中国的

行动

乐观推动绿色进展,构建低碳经济体系。转变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推广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生产,鼓舞绿色消费,提倡绿色出行;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开征环境爱护税

中国的

成就

中国2015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为6.8%,位居榜首;2016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为6.6%,位居其次;2017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46%

关键力量·素养形成

力量1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

1.碳循环的主要途径:

(1)CO2→光合作用→有机物→植物的呼吸作用→CO2。

(2)CO2→光合作用→有机物→动物吸取→体内氧化→CO2。

(3)CO2→光合作用→有机物→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分解作用→CO2。

(4)CO2→光合作用→有机物→动植物残体地下漫长反应→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CO2。

2.温室效应过程:

(1)太阳暖大地: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减弱的很少,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

(2)地面暖大气: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取地面长波辐射增温。

(3)大气还大地: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4)温室效应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吸取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加,全球气候变暖。

3.温室效应的利弊:

(1)利:温室效应是保证地球上的气温适应动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适宜的温室效应对于人类和各种生物来说是格外有益的。科学争论表明:由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为15℃,否则将会下降到-18℃。而且,假如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保持不变的话,大气表面的温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写作定制、方案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地铁、铁路、市政领域安全管理资料的定制、修改及润色,本人已有7年专业领域工作经验,可承接安全方案、安全培训、安全交底、贯标外审、公路一级达标审核及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资料编制等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认证主体天津析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天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02MADGNL0R9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