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

——在解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

【作者】潘知常

【作者简介】潘知常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90年代中国文艺研究

关于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对象的平面性、主体的零散化、时间的断裂感,

这些都是学者们时常提及的,但我的理解有所不同。

对象的平面性

首先来看平面性。自从柏拉图创造了一个理念世界之后,整个西方就在本体与现象的二元对

立中运思,现象与本质、表层与深层、非真实与真实、能指与所指„„是人们时常提起的话

题,也正是抽象性思维的必然结果。这是一个规律井然的世界。一切现象都在逻辑之内,都

是有原因的,找不到原因的就是违反逻辑的、偶然的。迄至牛顿所确定的绝对的时间与空间

观念,以及能没有重量、能与质相互独立的理论,则为世界确立了一种虚假的稳定感。它折

射出一种西方古典的传统的“人格化”倾向,不把世界的面目塑造得与人类自身相近,就不

会得到安慰,也很难找到自己的家园。但现代科学的问世,尤其是爱因斯坦的时间渗透于空

间之中的相对的时间空间观念,以及在一定的运动条件下,质可以直接等同于能,能也可以

直接等同于质的质能互换理论,破环了传统的世界的稳定感。一切都毫无永恒可言。世界不

一定只由必然构成,也可以由偶然构成。秩序与无序成为这个世界的真实图景。这或许正是

当代的“物化”倾向使然。“对于爱因斯坦的信徒来说,已经不可能再说什么东西必然是什

么样,只能说在时空关系中什么东西可能是什么样。除了光速以外,宇宙中没有什么稳定可

言,在爱因斯坦之后,我们可以肯定的唯一的东西是:没有什么是肯定的——除非在一个特

定的条件和时间环境之内。”(《美国文学思想背景》第57页,普伦提斯-霍尔出版公司1974

年版)于是,人凭借着自己的勇敢走出了古典的世界,也走出了用绝对精神、万有引力和理

性编织的伊甸乐园。那个炼就一身硬骨的尼采曾无比困惑地发问:“当我们把地球移离太阳

照耀的距离之外时又该怎么办?它现在移往何方?我们又将移往何方?要远离整个太阳系

吗?难道我们不是在朝前后左右各个方向赶吗?当我们通过无际的天空时不会迷失吗?”

(尼采《快乐的科学》第139页,和平出版社1986年版)M·艾思林说:“这种态度的突出

特点是这样一种感觉:以往时代的那些稳定因素和不可动摇的基本观念被一扫而空,它们在

经受检验之后显得苍白乏力,它们失去了往日的声誉,被看作是廉价的和孩子气的幻想。宗

教信仰的衰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被对进步、国家主义和各种各样的极权思想的笃信

所掩盖。而战争则使这一切分崩离析。”(《荒诞派戏剧》第4-5页,美国双日出版公司1969

年版)

再看现实,情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目前,人类的进化速度比史前时代快10万倍。过去

是一生都感不到变化,现在是连想象力都跟不上。有个未来学学者曾经打比方说,在一个人

的一生中,社会总产量翻1番的情况要发生5次,到了老年,产品将是出生时的32倍。这

种新旧比率的冲突会给人以很大的冲击。施太格缪勒认为:“正如形而上学和信仰对现代人

来说已不再是某种不言而喻的事情一样,世界本身对于现代人来说也失去了本身自明的性

质。对世界的神秘和可疑性的意识,在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强烈,这样盛行。”(施

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上卷第25页,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在建立于稀缺价值经济学

基础上的工业化前的温饱社会里,辛勤制造的产品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因此“财富”、

“价值”内驻于货物与财产之中,代表了比个人更理想、更持久的价值。现在人是主宰了,

物成了可消费的对象,使用价值普遍代替了占有价值,“用过即扔”成为时髦。人与物的关

系越来越带有临时的性质,与某物保持相对长久的联系的传统业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在

一个短期内同一连串的物保持联系。永久性是理想与完美的体现,而非永久性则是对于理想

与完美的放弃。瞬时、组合、用过即扔之类的物,诸如:方便食品、快餐、报刊文摘、贺卡、

名片、广告„„应运而生,正是人们对完美与理想缺乏必要的耐心的标志。

人与物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延续感、断裂感,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人们不再喜欢浸泡

在温情脉脉的历史、阅历中而是不断进入新的历史、阅历,不再珍惜天长地久的友谊而是

惯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临时关系。人与人之间从纵向联系变为横向联系,从血缘到业缘最后

到际缘,交际的面越来越广,交际的深度却越来越浅,背景、履历、门第、血统、底细、历

史都不再重要。到处是一次性的合作,一种平面交际成为时髦。不要质的深度,只要量的广

度,大量、频繁又只及一点,不及其余,迅速建立联系又迅速摆脱联系,只见过几次面就算

是老朋友,随之而来的是“聊天”取代了“谈心”,逢

文档评论(0)

叮当的泉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