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戒奢节俭,敬廉崇法教育讲座资料
一、戒奢节俭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这是《千
字文》中的话,意思是:生活要节俭,饭菜合口味能吃饱就行了。
饱的时候满足于大鱼大肉,饿的时候酒糟糠皮也能充饥。诸葛亮
在《诫子书》中也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
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见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也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表现。
节俭是一种品质,需要始终坚守。古人云:“俭,德之共也;
侈,恶之大也。”古往今来,节俭一直被人们视为治国之道、兴
业之基、持家之宝,大力提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
由奢。”历史发展的逻辑也正是如此。曾记否,历代帝王在建国
之初,不都是从节俭开始的吗?在我国历史的贞观初年,唐太宗
李世民本打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的,可他后来意识到天下才刚
刚平定,而且这样做会劳民伤财,因此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在唐
太宗统治期间,他提倡人们“戒奢从简”,不任意浪费。此外,
在开元初年(即唐玄宗统治初期),在唐玄宗的改革措施中,其
中一条改革措施就是提倡全国上下节俭的。为了证明自己“戒奢
从简”的决心,唐玄宗命人烧毁了宫内的一批珠玉锦绣。不管是
唐太宗,还是唐玄宗,从他们的行动中就可见节俭的重要性了。
节俭,是他们能有“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这美誉的重要原
因之一。可见,节俭是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是人们的生活准则之
一,更是人们的财富之道。
可在现代化的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然而人
们的节俭意识却越来越低了。大多数的人们都认为,东西旧了,
就应该扔;既然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应该尽情地去享受,
每天过着奢侈的生活;更有甚者,每天似乎不浪费资源就不高兴
似的,视地球上宝贵的资源如粪土,近年来,黄河、淮河频频断
流就是很简单的例证。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和发达的国度,都把节俭当作是自己崇
尚的生活准则和传统美德。他们清楚地知道“成于俭,败于奢”
的道理,所以特别重视对子女或青少年一代的节俭教育。我们的
老师也经常教育我们要爱惜粮食、珍惜粮食,以节俭为美德。可
真正听的进去的人、真正能够做到的人没有几个。当我们走进学
校,走上街头,映入眼帘的是地上白花花的米饭和馒头,这难道
是我国的粮食多得吃不完了吗?不,在有13亿人口的中国,解
决温饱问题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
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的道理呀!我希望人人都能够从小事做起,节约,不再浪费!勤
能补拙,省能补穷。拥有金钱只能暂时满足你的欲望,而学会节
俭那将是你永久的财富。
爱默生曾说过:“节俭是一生用不尽的美德。”节俭,既是我
国优良的传统,又是人们所推崇的美好的品德。有些同学把吃不
完的饭菜随意倒掉,把不时髦的衣服冷落在一旁,你以为这就能
显示你的富有吗?“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
织这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当你在吃每一顿饭时,你有没有想过农民伯伯们辛勤耕耘的艰难
呢?当你在穿每一件衣服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纺织工人们纺纱
织布的辛苦呢?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同学们,大而言之,为了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我们不
能忘掉节俭这一美德;小而言之,为了个人修养,家庭的富裕,
我们也要发扬这一美德。
二、敬廉崇法
法者,治之正也,敬廉崇法,诚信守法,两者无一不着重在
法上,所谓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
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
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
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工具。
我国是无产阶级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
我国,人民就是国家的主人,就是统治阶级,法的实施,适用,
效力,都是反映民意的,在整个以民意为核心的社会关系和社
秩序中,具体规范着各种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以国家强制
力相佐,具体保障人们合法权益的获益和打击违法犯罪的盟誓。
基于这种特殊形态下的法律,是政治上的正义,是世所公认的公
正不偏的权衡标准,是理性的体现,又是一个全体国民订立的合
同的契约,法的作用和目的在于为了国家的善业,为了善德,
为了追求公共福利,增进人类的道德。
经过几百年人类智慧集成得出的法的观点,曲曲折折的深入
到广大受众的内心。无规矩不成方圆,淳朴的法制观念折射出人
们对良法的天性向往,在现今我国逐步推动和深化建设有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情况说明酒驾.pdf
- 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之创业计划书.pdf
- 情感在购买决策中的关键作用.pdf
- 总经理承包经营合同.pdf
- 感受成功的喜悦.pdf
- 感悟生活旅行随笔.pdf
- 感恩知责心得体会.pdf
- 恩特软件操作流程.pdf
- 慈母手中线全诗.pdf
-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pdf
- 小学美术教育中名画鉴赏与模仿创作教学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小组互动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中创新思维方法的运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大学学生会组织部工作计划及展望汇总(6篇) .pdf
- 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科学探索自然界中的动态几何现象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有关中秋节的演讲稿(精选10篇) .pdf
- 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历史专题教学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传统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创新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