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基坑监测方案16808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点]
3.工程规模:本基坑工程占地面积为[X]平方米,基坑周长约为[X]米,开挖深度根据不同区域在[X]米至[X]米之间。
4.工程周边环境:基坑周边[具体距离]范围内有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其中,距离基坑较近的建筑物有[列举建筑物名称],道路为[道路名称],地下管线包括[列举管线类型及所属单位]。
二、监测目的
1.及时掌握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变形情况,为基坑施工的安全性提供动态信息,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及周边环境的稳定。
2.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验证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3.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发出预警,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或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财产安全。
三、监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4.本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5.本工程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四、监测内容及方法
1.水平位移监测
监测点布置:在基坑周边围护结构顶部每隔[X]米布置一个水平位移监测点,共布置[X]个监测点。同时,在距离基坑较远且相对稳定的建筑物上设置基准点,基准点数量不少于[X]个。
监测方法:采用全站仪观测监测点的坐标,通过坐标变化计算水平位移量。观测时,仪器应安置在稳固的三脚架上,严格对中、整平,照准监测点棱镜中心,读取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斜距,然后通过全站仪内置程序计算出监测点的坐标。测量精度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中二级导线测量的要求,即测角中误差不超过±2.5″,测距中误差不超过±5mm。
2.垂直位移监测
监测点布置:与水平位移监测点共用,即在基坑周边围护结构顶部每隔[X]米布置一个垂直位移监测点,共布置[X]个监测点。
监测方法:采用水准仪观测监测点的高程,通过高程变化计算垂直位移量。观测时,水准仪应安置在两固定点中间,前后视距尽量相等,消除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等误差的影响。水准测量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中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即每千米高差中误差不超过±2mm。
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监测点布置:在基坑周边围护结构不同深度处设置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一般每隔[X]米设置一个测点,测点深度根据基坑深度及地质条件确定,一般为基坑深度的[X]倍左右,共布置[X]个监测点。监测点采用测斜管,测斜管应保证垂直安装,管内一对导槽方向应与基坑边线垂直。
监测方法:采用测斜仪观测测斜管内不同深度处的水平位移。观测时,将测斜仪探头放入测斜管内,缓慢下至管底,然后每隔一定距离(如[X]米)读取一次数据,直至回到管口。测量精度应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中相关规定,即测量误差不超过±5mm/m。
4.围护结构内力监测
监测点布置:在围护结构的关键部位,如支撑梁、桩身等位置布置内力监测点。支撑梁内力监测点一般在支撑梁的跨中及支座处设置,桩身内力监测点沿桩身不同深度设置,共布置[X]个监测点。
监测方法:支撑梁内力监测采用钢筋应力计,通过测量钢筋的应力变化计算支撑梁的内力。钢筋应力计应与钢筋焊接牢固,保证受力一致。桩身内力监测采用应变计,将应变计粘贴在桩身表面,通过测量应变变化计算桩身内力。测量仪器采用频率读数仪,测量精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即读数误差不超过±1με。
5.地下水位监测
监测点布置:在基坑周边及基坑内设置地下水位监测点,基坑周边监测点距离基坑边缘一般为[X]米左右,基坑内监测点根据基坑大小及降水情况合理布置,共布置[X]个监测点。
监测方法:采用水位计观测地下水位变化。观测时,将水位计放入测孔内,待水位稳定后读取水位数据。测量精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即读数误差不超过±1cm。
6.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监测点布置:在周边建筑物的基础、墙角、柱身等部位设置沉降监测点,每个建筑物至少设置[X]个监测点。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物结构的关键部位,能够准确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监测方法:同垂直位移监测方法,采用水准仪观测监测点的高程变化,测量精度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中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7.周边建筑物倾斜监测
监测点布置:在周边建筑物的顶部及底部设置倾斜监测点,顶部监测点与底部监测点应位于同一铅垂线上,每个建筑物至少设置[X]个监测点。
监测方法:采用全站仪观测监测点的坐标,通过计算顶部与底部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ocx
- 基坑工程施工对轨道交通安全防护方案.docx
- 基坑工程毕业设计.docx
- 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docx
- 基坑工程检查评分表.docx
- 基坑工程监测最终报告.docx
- 基坑开挖及支护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
- 基坑开挖放坡方案.docx
- 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米开挖专项安全方案.docx
- 基坑护坡施工方案.doc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