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基坑工程监测最终报告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基本信息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址]
3.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名称]
4.设计单位:[设计单位名称]
5.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名称]
6.监测单位:[监测单位名称]
(二)基坑概况
1.基坑规模
本基坑为[形状,如矩形、多边形等],长约[X]米,宽约[X]米,周长约[X]米,面积约[X]平方米。
2.基坑深度
基坑开挖深度为[X]米,局部加深区域深度达[X]米。
3.支护形式
采用[具体支护形式,如灌注桩+内支撑、土钉墙等]作为基坑支护结构。灌注桩直径为[X]毫米,间距[X]毫米;内支撑采用[具体支撑材料,如钢筋混凝土支撑等],支撑截面尺寸为[X]。土钉墙土钉采用[钢筋规格],间距[X]米,长度[X]米。
4.周边环境
基坑周边[东、南、西、北]侧均有建筑物。东侧距离[建筑物名称]约[X]米,该建筑物为[建筑类型,如居民楼、办公楼等],基础形式为[基础类型,如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等];南侧距离[建筑物名称]约[X]米,为[建筑类型],基础形式为[基础类型];西侧距离[建筑物名称]约[X]米,为[建筑类型],基础形式为[基础类型];北侧距离[建筑物名称]约[X]米,为[建筑类型],基础形式为[基础类型]。基坑周边还分布有若干地下管线,包括[具体管线名称,如给水管、排水管、电缆等]。
二、监测目的
1.及时掌握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变形情况,为基坑施工提供准确的现场数据,确保基坑施工安全。
2.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验证基坑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为优化设计和施工工艺提供依据。
3.预测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变形发展趋势,当变形值接近或超过预警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以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三、监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4.本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5.本工程的设计文件及施工图纸
6.建设单位与监测单位签订的监测合同
四、监测内容及方法
(一)监测内容
1.基坑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2.基坑边坡顶部竖向位移监测
3.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4.基坑周边建筑物倾斜监测
5.基坑周边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6.支撑轴力监测
7.锚杆拉力监测(如有)
8.地下水位监测
(二)监测方法
1.水平位移监测
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在基坑边坡顶部设置观测点,定期测量观测点的坐标变化,从而计算出水平位移量。
2.竖向位移监测
使用水准仪,在基坑边坡顶部及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等监测点上设置水准点,通过测量水准点的高程变化,得到竖向位移量。
3.建筑物倾斜监测
采用全站仪观测建筑物的倾斜度,通过测量建筑物不同高度处的水平位移,结合建筑物的高度,计算出建筑物的倾斜率。
4.支撑轴力监测
在支撑结构上安装轴力计,通过测量轴力计的应变,利用轴力与应变的关系计算出支撑轴力。
5.锚杆拉力监测
在锚杆上安装拉力传感器,测量锚杆的拉力变化。
6.地下水位监测
采用水位管,定期测量地下水位的高程变化。
五、监测点布置
(一)基坑边坡顶部监测点布置
沿基坑边坡顶部周边每隔[X]米布置一个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观测点,共布置[X]个观测点。观测点采用[具体材料,如钢筋混凝土桩等]制作,顶部露出地面[X]厘米,顶部设置明显的标志。
(二)周边建筑物监测点布置
在周边建筑物的四角及纵横墙交接处等位置布置沉降观测点,共布置[X]个观测点。对于建筑物的倾斜监测,在建筑物的外墙面上选取有代表性的部位,每隔[X]米设置一个倾斜观测点,共布置[X]个观测点。
(三)地下管线监测点布置
沿着地下管线走向,每隔[X]米布置一个沉降观测点,共布置[X]个观测点。
(四)支撑轴力监测点布置
在支撑结构的关键部位,如支撑梁与柱的交接处、支撑梁的跨中位置等,布置轴力计,共布置[X]个轴力计。
(五)锚杆拉力监测点布置(如有)
按照设计要求,在锚杆上选取有代表性的位置布置拉力传感器,共布置[X]个拉力传感器。
(六)地下水位监测点布置
在基坑周边不同位置设置地下水位观测孔,共布置[X]个观测孔。观测孔采用[具体管材,如PVC管等],管径为[X]毫米,孔深至基坑底面以下[X]米。
六、监测频率
1.在基坑开挖期间,每天监测[X]次;当位移速率较大或接近预警值时,加密监测频率,每[X]小时监测[X]次。
2.在基坑支护结构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垫资借款合同.docx
- 垫资撤押借款及担保合同.docx
- 垫首付借款协议.docx
- 埃特板施工方案.docx
- 埃菲尔铁塔沉思教案.docx
- 城中村和棚户区安置房委托开发建设协议书.docx
- 城乡供水一体化方案.docx
-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工作方案.docx
- 城企联动普惠养老合作协议.docx
- 城乡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使用协议.doc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