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九单元溶液
第2课时
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和固态NaCl、NH4NO3、NaOH。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它们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NH4NO3NaOHNaCl
实验方案:1.分别向三只烧杯中倒入等质量的水,测量水的温度2.分别将一定量的三种固体放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并测量温度3.比较固体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4.用手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感受温度的变化注意: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要注意安全,防止眼睛、皮肤、衣服等被腐蚀。称量氢氧化钠,要将氢氧化钠放在小烧杯中,不能放在滤纸上。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水中加入的溶质NaClNH4NO3N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解现象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固体溶解固体溶解固体溶解结论:氯化钠溶解时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铵溶解吸热,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温度升高。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1.有的物质溶解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浓硫酸(液体)、氢氧化钠2.有的物质溶解时吸收热量,温度降低硝酸铵3.有的物质溶解时没有明显的热量变化氯化钠、蔗糖等注意:氧化钙(生石灰)遇水是反应放热,而不是溶解放热。溶解是物理变化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将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固体分别加入试管中若U型管液面无明显变化,则固体是水固体若U型管液面左高右低,则固体是若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则固体是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4~5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支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支试管的内壁是否干净。
乳化现象现象用水冲洗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液体分层形成乳状浑浊液体分层液体分层形成乳状浑浊液体不分层不干净较干净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乳化现象乳浊液乳浊液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洗涤剂的这种作用称为乳化作用。洗涤剂、洗面奶、洗发水去油污的原理都是乳化
常见去油污的方法1.洗涤剂除油污:使油污乳化2.汽油除油污:将油污溶解3.氢氧化钠除油污:与油污反应下列清洗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蔬菜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D.用酒精清洗碘渍C
溶液和浊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浊液如:油水混合物如:泥水混合物,溶液中的反应生成的沉淀溶液均一、稳定;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静置会分层。溶液中溶质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中粒子直径大于100nm。
乳浊液和悬浊液的用途检查肠胃做X光的病人服用的钡餐(BaSO4)是悬浊液乳胶漆中的主要原料乳液是乳浊液不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农药常配成悬浊液或乳浊液
课堂精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⑧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⑤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④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③在溶液中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课堂小结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三、乳化现象1.乳浊液:油脂类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2.乳化现象:使难溶性液体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液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课后作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