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穴位注射水针.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点介入技术诊断思路技术组成注射器的选用穿刺点的定位和标记体位消毒穿刺和注射方法药物配比第31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注射器的选用0.5mm*38㎜的注射针,最常用。此型号有三个优势:一是针体柔软有利于针感的稳定把握;二是针体细长,可到达绝大多数病变部位,且组织损小,痛苦轻微。即使针尖刺中神经组织,其损害也多能在1周内恢复;三是对鞘内及囊肿内注射后遗留针孔小,经按压后很容易封口,起到保持药液的作用。0.5mm*55㎜的注射针在行椎旁神经根孔阻滞及深部软组织注射时使用0.7mm*32㎜注射针在行骶管内注射时使用,不建议使用更大更长的注射针。0.7mm*88㎜注射针在以下情况下使用:椎旁神经根孔阻滞,坐骨神经骨盆出口处阻滞。第32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穿刺点的定位和标记左手拇指在触及皮肤后,应由浅入深进行按压,明确病变部位,如筋膜、关节突、肌腱等。对肌腱首先要用拇指将其固定后方可穿刺。如欲在较小范围内寻找病变的位置,左手拇指不应离开皮肤,而是带着皮肤一起移动。注射针刺入皮肤后,如欲改变注射方向,应将注射针头回移至皮下,此时,术者用左手拇指带着皮肤,与持注射器的右手一起移动,则可有效保证相邻部位的定点介入治疗左手拇指是整个定点介入疗法的“雷达”或“定位器”第33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体位让患者彻底的放松,以不看见穿刺过程为最佳,这样可避免部分患者因恐惧而引致的生理反应,如心慌、出汗等。如果不能最大限度地使被穿刺关节的间隙张开,可在欲行穿刺的关节下垫枕以放松相应的肌肉。总体来讲,卧位比坐位更容易让患者接受,脊柱关节和骶髂关节穿刺取俯卧位或侧卧位,颞颌关节取侧卧位,其余关节均可取仰卧位。卧位难以充分显露的部位如上颈段、哑门及肩胛下滑囊注射取低头坐位更适合;膝、肘、肩、腕及指间小关节可取坐位,但应注意患者是否可以接受;腘窝部取俯卧位,但其前踝下要垫枕以松弛腓肠肌。第34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消毒传统方法:是局部清洁后在用碘酊和酒精消毒,聚维酮碘消毒:浓度应大于0.3%。以选用0.3%~0.5%的聚维酮碘为宜。肌注用0.2%的聚维酮碘不宜用作关节及椎管穿刺的消毒。现有部分产品其聚维酮碘含量虽为0.2%,但因添加了0.2%氯已定和酒精,其消毒效能提高,可用于关节腔和椎管内穿刺的皮肤消毒。消毒次数:常规用三支棉签消毒三次,1分钟后再行穿刺。骶管和椎管内注射消毒四次。结果:10余万例次未引起关节、软组织和椎管的感染。第35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穿刺的方法左手拇指始终按压在穿刺点旁3-5mm处穿刺点的选择---避开毛囊穿刺的技巧---三步骤1、垂直进针,针尖只到达皮下2、改变方向,刺向病变部位3、针尖退至皮下,重新改变穿刺方向要点:整个穿刺过程中左手拇指始终不离开按压部位,任一穿刺方向的确定均由左手拇指对病变部位的感知来决定。第36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穿刺的方法单手操作推药的技巧1、每次只推药0.3-0.5ml之间2、反复回抽,确认针尖不在血管内3、一旦回抽有血,应立即改变穿刺方向或深度穿刺成功的标志1、大关节推药时无阻力,小关节关节整体有膨胀感。2、腱鞘内推药时药液沿腱鞘方向扩展,滑囊内推药时整个滑囊开始膨胀。3、外周神经阻滞时会诱导出沿神经支配方向的放电样感觉第37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穴位注射水针第1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定义穴位注射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激发经络、穴位的治疗作用,结合近代医药学中的药物药理作用和注射方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疗法;是将药液注入相应穴位内,以充分发挥穴位和药物对疾病的综合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又称之为水针。第2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穴位注射第3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穴位注射穴位注射大约产生于50年代,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腧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不同于西医的静脉和肌肉注射给药途径,而是通过中医的经穴体系注射给药,是在水针的基础上发展的,可使药物的作用明显增强,提示穴位注射的疗效是针、药、穴三者的协调作用。由于它简单易行、见效迅速、有效率高,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第4页,共5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穴位注射穴位注射疗法是在穴位或特

文档评论(0)

xiaozhuo20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