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言文翻译试题及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翻译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江之水清矣。

B.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C.之死矢靡二。

D.之,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以”字的用法的一项是:

A.谨食之,时而献于公。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公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鸿鹄将至,怒而飞。

B.遇犬,恐而不言。

C.遇犬,恐而不言。

D.鸿鹄将至,怒而飞。

4.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B.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C.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D.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6.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鸿鹄将至,怒而飞。

B.遇犬,恐而不言。

C.鸿鹄将至,怒而飞。

D.鸿鹄将至,怒而飞。

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B.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C.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D.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10.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句子中,含有“之”字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鸿鹄将至,怒而飞。

2.下列句子中,含有“以”字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鸿鹄将至,怒而飞。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3.下列句子中,含有“而”字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鸿鹄将至,怒而飞。

B.遇犬,恐而不言。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4.下列句子中,含有“于”字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B.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鸿鹄将至,怒而飞。

5.下列句子中,含有“之”字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鸿鹄将至,怒而飞。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之”字在文言文中只有一种用法。()

2.“以”字在文言文中只有一种用法。()

3.“而”字在文言文中只有一种用法。()

4.“于”字在文言文中只有一种用法。()

5.文言文中的“之”字可以代替“的”、“地”、“得”等词。()

参考答案:

一、1.D2.B3.C4.A5.C6.D7.A8.B9.D10.C

二、1.ABCD2.ABCD3.ABCD4.ABCD5.ABCD

三、1.×2.×3.×4.×5.√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题目:请简要分析《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的内涵及其对当代人的启示。

答案:《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学习与反复实践的重要性。这句话的内涵在于,学习知识不仅要勤奋学习,还要时常复习巩固,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加深理解和应用。对当代人的启示是,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通过不断的复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2.题目:试比较《孟子》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荀子》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两句名言的异同。

答案:《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行善积德能够得到众人的支持,而行恶失德则会孤立无援。而《荀子》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则比喻权力的双刃性,指出即使是能够带来福祉的力量,如果使用不当,也

文档评论(0)

刘芳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