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授课课件专题训练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 (2).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授课课件专题训练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 (2).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注释】①彘(zhì):猪。②贾(ɡǔ):商人。③士君子:有学问且品德高尚的人。④恈恈(móu):贪欲的样子。⑤振:奋起,振作。⑥戾:暴戾,凶狠。⑦倾:倾慕,钦佩。⑧举:皆,全。14.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C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B.万钟于我何加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C.故患有所不辟也 不辟死伤D.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答案: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2)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答案:轻视死亡又性情残暴,这是小人的勇敢。1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答案: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17.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在【甲】【乙】两文中阐述的关于“义”的观点有什么异同?答案:相同点:都主张为了道义要坚持本心。(或重义、持义都可)不同点:【甲】文侧重论述“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为了道义,不做苟且偷生的事,不躲避灾难,不接受嗟来之食。【乙】文侧重阐述“义”不是为了个人的一点点私利好勇斗狠,而是为了道义,不向强权弯腰,不为利益牵绊,始终不屈不挠。解析:参考译文有狗和猪的勇敢,有商人和盗贼的勇敢,有小人的勇敢,有士君子的勇敢:争喝抢吃,没有廉耻,不懂是非,不躲避死伤,不畏惧众人的强大,贪婪得只看到吃喝方面的利益,这是狗和猪的勇敢。只为事情的利益,争夺货物财产,没有推辞谦让(的品质),做事果断大胆而振奋,性格凶猛、贪婪而暴戾,贪婪得只看见利益,这是商人和盗贼的勇敢。轻视死亡又性情残暴,这是小人的勇敢。合乎道义之处,不倾慕权势,不顾自己的利益,把整个国家全给他(他)也不改变看法,看重生死,坚持正义而不屈服,这是士君子的勇敢。*********************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GANSHOUMEIHAOZIRANPEIYANGYUWENSUYANG第三单元9鱼我所欲也一课一法文言文断句的标志和方法1.找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后边如果紧跟动词,该名词(代词)一般作句子的主语,其前边要断开。2.看虚词。文言文中的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其前边要断开;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其后边要断开;以、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3.“曰”“云”助判断。“曰”“云”后边往往是人物的话或引用他人的语言,话语或引文结束后应断开。4.修辞助判断。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依据句式特点及反复出现的内容断句。(对应练习:见第12、16题。)1星题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故不为苟得也() 一豆羹()蹴尔而与之() 人之所恶()乞人不屑也()ɡǒuɡēnɡcùwùxiè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死亦我所恶____________(2)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贤者能勿丧耳______讨厌,憎恨祸患,灾难这种假如,假使超过,胜过丧失(6)蹴尔而与之______(7)乞人不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9)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10)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踩踏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益处停止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__(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辟”同“避”,躲避“辩”同“辨”,辨别“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