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2025年人教版八下语文期中复习——名著导读知识清单
一、考点解读二、考点梳理
一、考点解读
二、考点梳理
1.《经典常谈》知识梳理2.重点基础知识挖空整理
一、考点解读
考查题型
内容要点
命题趋势
文学常识类
考查名著的作者、朝代、国籍、作品名称、主要人物等基本信息。如给出一段名著片段,要求写出作者和作品名。
1.注重素养: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
2.情境化突出:借助生活、学校、社会等多种情境,将名著阅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强调整本书阅读:越来越重视对整本书阅读的考查。
4.文化传承与价值导向明显:注重选取具有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的名著。
内容理解类
要求学生概括名著中的某个具体情节;给出人物相关的片段或事迹,让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围绕名著的主题思想进行提问。
感悟体验类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阅读名著后的感悟、启示或收获。
二、考点梳理
《经典常谈》知识梳理
【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内容梗概】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写作目的】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的序言里说,他写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艺术特色】
①内容精辟通俗。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朱自清的传统文化研究,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他时时留意《经典常谈》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重视这本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
②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常有引人人胜之处。
【读经典的意义】
①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古代典籍中记载着我国文明的发展轨迹,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走近千年文明,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现实。
②充实精神内涵:通过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汲取先贤的智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③学习语文相关知识:古代典籍中包含了数千年的知识汇总,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体现了语言艺术之美,例如通过《说文解字》可知造字之经过,通过《诗经》可知诗歌艺术之美。
④提升个人修养: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先贤的言论,从学习、交往、心志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阅读古代典籍,我们可以用先人之美德指导自身之修养。
【章节梳理】
《说文解字》第一
一、内容:“仓颉造字说”—始皇统一文字—许慎的《说文解字》—“六书”—字体演变
二、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书体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方向是简易。
三、《说文解字》作者:东汉和帝时期许慎。
《说文解字》特点
1.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籀文“古文”。
2.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
3.书中每字都有说解,来源于晚周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
《说文解字》价值:
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文字学的古典,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四、六书: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互训)、假借。
《周易》第二
战国末期道家学说、阴阳家的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这三种传为《逸易》。
《尚书》第三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
《诗经》第四
诗的源头上歌谣。歌谣可分徒歌和乐歌,徒歌随口唱,乐歌随乐器唱。歌谣的节奏主要靠重叠或叫复沓。
发展历程:
1.春秋时宴饮通行赋诗,都从诗篇里“断章取义”,表示这国对那国或这人对那人的愿望、感谢、责难等等。
2.孔子时代,诗篇的本义渐渐模糊,于是孔子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都说到“诗言志”,“志”便指教化而言。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
3.解释《诗经》最权威的是毛氏《诗传》和郑玄《诗笺》,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
知识点:
1.今《诗经》共三百十一篇,其中六篇有目无诗,实存三百零五篇,分《风》(160篇)《雅》(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语文调研测试(零模)多篇作文汇编:“实用与审美”“手工制品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docx
- 河道治理有关工程监理规划.doc
- 信管家指标公式源码博易大师指标博易大师期货软件指标准确率百分百指标.doc
- SENNHEISER森海塞尔促销促销MOMENTUM True Wireless 2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 MOMENTUM True Wireless 2.pdf
- 汽车巡航控制系统(ccs)的设计.doc
- 2024年10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真题 生产运作与管理 14199.pdf VIP
- 污水沉井及顶管专项施工方案.pdf
- 法律的经济分析.doc
- 2025年春新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
- AP微观经济学 2017年真题 (选择题+问答题) AP Microeconomics 2017 Released Exam and Answers (MCQ+FRQ).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