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4-2025年人教版八下语文期中复习——古诗文阅读知识清单
一、考点解读二、考点梳理
一、考点解读
二、考点梳理
1.课内古诗词梳理2.课内文言文梳理
一、考点解读
【课标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考查重点】
诗歌鉴赏,阅读古代诗词名篇,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
二、考点梳理
(一)课内古诗词梳理
《关雎》
【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主旨】
本诗写一个小伙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词赏析】
1.开篇写“关关雎鸠”有何作用?(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首句。)
使用比兴手法,以水鸟成双和鸣比喻男女纯洁爱情,渲染和谐的气氛,引出下文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爱慕和追求,奠定了情意绵绵的风格和基调。
2.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①“悠哉悠哉”使用心理描写和反复的修辞,表现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绵绵情思。
②“辗转反侧”使用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思念而不可得的焦灼心理,侧面表现出思念之深。辗转既是双声词又是叠韵词,使诗歌和谐悦耳,增加了韵律美。
3.“琴瑟友之”和“钟鼓乐之”是现实描写吗?有何作用?
这两句是虚写,是主人公对未来的想象。
“情到深处易生幻。”这种设想描绘了主人公与心上人相处时的愉快和结婚时的热闹场面,富有浪漫情调,进一步表现了诗歌的爱情主题。
4.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首爱情诗写对心上人的思念和追求,整个过程美好但不低俗,恰到好处,这是“乐而不淫”;这首爱情诗还写了对心上人的相思之苦,这种苦令人惆怅但不至于沉沦,表现出淳朴、健康的风貌,这是“哀而不伤”。
《蒹葭》
【文学常识】
《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抒情诗。全诗分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这不仅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此外,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
【主题思想】
本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塑造了一个不懈追求心上人的男子形象,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浓郁。
【诗歌鉴赏】
1.诗歌每章开头都写景,有何作用?
①以蒹葭点明季节,同时以白露的变化暗示时间推移,描绘出一幅露凝霜结晚秋图,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的惆怅落寞心情。
②托物起兴,引起下文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执着追求。
③形成重章叠句的结构,一唱三叹,回环往复;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深化意境,突出主题。
2.诗歌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她的身影却无处不在,作品是如何表现这种效果的?
①用白露“为霜”到“未晞”再到“未已”的变化,暗示主人公追求时间之长;
②用在水“一方”到“湄”再到“涘”,侧面表现伊人行踪不定、飘缈难寻;
③用道阻“且长”到“且跻”再到“且右”,渲染主人公对心上人的一往情深和坚定执着。
3.诗歌的中心意象是什么?有什么象征意义?
诗歌的中心意象是“伊人”,象征着意中人、贤才、爱情、理想等可望而难得的美好事物。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翻译: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重点赏析: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质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他自然要倾吐信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却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深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这首诗共二章八句,不见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年人教版八下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1 字音字形词语(知识清单).docx
- 2024-2025年人教版八下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2 病句辨析(知识清单).docx
- 2024-2025年人教版八下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3 综合性学习(知识清单).docx
- 2024-2025年人教版八下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4 名句默写(知识清单).docx
- 2024-2025年人教版八下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5 名著导读(知识清单).docx
- 2024-2025年人教版八下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8 说明文阅读(知识清单).docx
- 2024-2025年人教版八下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9 作文模板与满分素材(知识清单).docx
- 2024-2025年人教版七下语文期中复习——专题03 现代文阅读(知识清单).docx
- 2024-2025人教版七下期中考试复习预测卷(学生版).docx
- 2024-2025年人教版七下期中考试复习测试卷(学生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