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马关条约后日军占台湾死3万2倍于甲午战争素材 .pdf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马关条约后日军占台湾死3万2倍于甲午战争素材 .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关条约》后日军占台湾死3万2倍于甲午斗争

满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斗争一败涂地,订《马关条约》,对日赔款两亿两白银,割让台

湾及澎湖列岛,丧权辱国。

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朝野上下,群情激愤,快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割台斗争。台湾

军民誓言〃义不臣倭〃,从日军登陆台湾的第一天起就进行了殊死反抗,抗击日本侵略的战斗

风起云涌。

日军虽然最终以武力侵占了台湾,却付出了死伤3万余人的惨重代价一一两倍于他们在

甲午斗争中的伤亡人数。

宝岛台湾,曾陷于敌手50年,但台湾人民始终没有屈服于日本侵略者的殖民统治,起

义不断,烽火不熄。

〃宰相有权能割地〃

1895年4月17日,日本马关的春帆楼上。在经验了一个月的谈判后,满清议和全权大

臣李鸿章没有争得日本的半分退让,不得不在谈判草约上字。这便是《马关条约》。

据日方记载的谈判记录,李鸿章在字后轻轻叹了口气,低声自语了一句:〃我解脱了

苦痛。〃而对面的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则欣喜如狂:〃大功告成了!〃

约的其次天,李鸿章就带着谈判团灰溜溜地乘船回国。李鸿章深知自己将要背负千古

骂名,到了天津,他没有颜面进京向光绪皇帝复命,告病请假,躲在天津的寓所里闭门不出。

承认朝鲜独立,赔偿日本两亿两白银,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自1840年鸦片斗争

订《南京条约》以后,满清政府与列强订的不同等条约数不胜数,但割地之大、赔款之巨、

主权沦丧之重,无出《马关条约》其右。空前的丧权辱国让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彼时,正值京师实行三年一度的会考。在京的各省举子闻此噩耗,痛心疾首。在京会考

的台湾举子和台湾籍官员马上上书督察院,提出〃全台赤子誓不与倭人俱生〃。各省举子公推

康有为起草请愿书稿,向光绪皇帝请愿。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闻名的〃公车上书〃。

此时的台湾,反对〃割让〃的浪潮正席卷全岛。时任台湾巡抚唐景森在电奏稿中向京城报

告:〃有割台一条,台民汹汹,势将哗变〃〃万民愤骇,势不行遏!〃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写下这悲愤诗句的人,是台湾闻名士绅丘逢甲。

丘逢甲早年进士出身,授工部主事,但他无意仕途,回到台湾讲书授业。得知《马关条约》

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丘逢甲刺破手指,血书上奏〃拒倭守土〃。

紫禁城里,王公大臣们也因〃割台〃与〃反割台〃而争吵着,反对割台的声音不绝于耳。从

4月中旬到5月初,各级大小官员以至督抚将军、宗室贝勒共500余人次上折上书共100余

件次,为清朝前所未有。两江总督张之洞等晚清名臣皆在此列,他们还提出了如迁都再战、

凭险据守等等对策。

但是,清朝统治者这时已被甲午斗争的惨败吓破了胆,虽然也有迟疑,最终还是屈膝求

和。

在清政府吩咐台湾巡抚唐景森做好移交台湾准备的电报中,道出了满清统治者牺牲台湾

的理由:〃台湾虽重,比之京师则台湾为轻。倘敌人乘胜直攻大沽,则京师危在旦夕……交

割台湾限两月,余限二十日。百姓愿内渡者,听,两年内不内渡者作为日本人,改衣冠。〃

5月3日,在恭亲王奕「的劝告下,光绪皇帝为《马关条约》的正式文本盖上了玉玺。

5月8日,清政府和日本政府代表在烟台互换和约,《马关条约》正式生效。

台湾被满清统治者当成换取苟安的筹码,割让给了日本。接下来,好像就只剩交割的程

序了。

谁去履行这道会被世人唾骂的程序呢?清廷一样举荐李鸿章。

李鸿章虽称〃晚清第一重臣〃,但在当时的清廷官场上,他树敌颇多,甲午一战,又折光

了老本,正是落魄失意之时。举荐李鸿章去交割台湾的,或是落井下石,或是出于义愤,将

《马关条约》的丧权辱国归咎于李鸿章,既然是他的条约,干脆就让他〃恶人做究竟〃。这

些奏章的言语中充溢了冷嘲热讽:〃该大臣等既能定割地请和之策,自必具用夷变夏之才。

〃〃该大臣既已约之于先,谅必能善之于后,且能与倭人议事者,除该大臣外别无一人。〃

李鸿章推脱自己年事已高,而且在马关议和期间曾被日本浪人刺伤,没有接受这个使命,

转而建议由台湾巡抚唐景森办理交割事宜。清政府以唐景森是地方官、无权交割为由,改命

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为割台专使。

李鸿章的外交顾问、美国前国务卿科士达曾在著作中回忆:〃这个任命使总督(李鸿章)

大为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定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医务工作者,自由工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