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VIP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训练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1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水平1、2

限时15分钟分值30分战报得分____

一、正误推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康乾盛世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新的高度。 (√)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持续了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名存实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

提示:明朝已经废除了丞相制度,故“清朝……丞相制度名存实亡”表述有误。

【拓展延长】宰相制度的发展演化

秦朝→三公九卿制

汉朝→中朝制度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朝→中书门下制(“二府三司制”)

元朝→一省制

明朝→内阁制解决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3.郑成功驱除西班牙殖民者,收复台湾,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 (×)

提示:1662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除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4.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袤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

5.清朝政府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事务,地位低于六部。 (×)

提示:清朝政府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事务,地位与六部等同。

二、选择题(共7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题组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右图是君臣关系演化图。其说明中国古代中心政治制度演化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心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中心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解析】选B。君臣探讨国政,由坐而论道到君坐臣跪,说明君权不断集中,B正确;图片未涉及中心与地方的关系,解除A;内阁制度始于明成祖时期,与题干图片内容不符,解除C;D是明代的政治机制,与题干图片展示的制度演化趋势不符,解除。

2.文字狱自古就有。统治阶级实行文字狱的目的是 ()

A.笼络人才 B.选拔官吏

C.加强君主专制 D.稳定社会秩序

【解析】选C。文字狱是指统治者迫害学问分子的狱事,是加强思想专制、强化君主专制的重要手段,故C正确;文字狱不是为了笼络人才,解除A;文字狱与选拔官吏无关,解除B;文字狱简洁激化冲突,不利于稳定社会秩序,解除D。

·题组二疆域的奠定

3.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

A.巩固了雅克萨之战的成果

B.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同等条约

C.用法律手段维护了国家主权

D.第一次运用了“中国”国号

【解析】选C。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我国对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袤地区的主权,故C正确;A、B、D不属于最重要的影响,解除。

4.(金榜原创题)长城本是阻挡游牧民族侵扰的障碍,但到17世纪,长城慢慢失去其障碍的意义。这主要由于 ()

A.盟旗制度的建立 B.明成祖迁都北京

C.岭北行省的设立 D.金瓶掣签制完善

【解析】选A。长城失去了障碍的意义,主要缘由在于长城以北地区也被纳入了中国版图,盟旗制度是清朝对蒙古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政治制度,A正确;B与材料信息无关,解除;C是元代的行省制,时间不符合题意,解除;D是对西藏的制度,与长城无关,解除。

5.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实行的措施是 ()

A.设置宣政院 B.设立驻藏大臣

C.册封达赖 D.册封班禅

【解析】选B。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故B正确;元朝设置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解除A;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正式册封五世达赖,1713年清朝康熙帝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C、D时间不符合题意,解除。

·题组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6.清朝中期,白莲教在陕甘一带盛行。该教宣称:“凡是信奉白莲教之人,因有莲花护身,便可度过来日的大灾大难,届时均将得到良田旷土。”据此推知,当时 ()

A.商品经济旺盛 B.民族冲突日益激化

C.土地兼并严峻 D.反清复明思想传播

【解析】选C。依据材料可知,白莲教宣称信教之人可以度过灾难、得到良田,这与清朝中期封建地主土地兼并日益严峻、导致大批农夫无地、少地成为流民有关,可以说白莲教的宣言迎合了很多渴望获得土地、削减苦痛的农夫的心声,故C正确;A商品经济旺盛和本题无关;B民族冲突在本题无法体现,应为阶级冲突;D中的“反清复明”一说在此宣言中没有体现。

7.“海禁”是明清两代实行的重要经济政策。下列对“海禁”政策的理解,最精确的是 ()

A.禁绝中外贸易

B.禁止中国人出海经商,限制外国人来华进行贸易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

【解析】选B。结合所学海禁政策的含义可知,海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1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