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卡介苗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和处理.ppt

卡介苗引起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和处理.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卡介苗引起的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诊断和处理;内容;一、卡介苗简介(1);新生儿出生即接种,1999年取消复种

接种后阳转率可达90%以上,平均反应直径11mm±,保护力50%

有效卡介苗接种作用和效果可表现为:

降低儿童死亡率

减少发病,降低患病率和感染率

减轻疾病过程:接种后,即使患病,病变过程也较轻

接种一般不引起严重反应,仅个别引起局部溃疡和淋巴结肿大、化脓,罕见卡介苗骨髓炎、全身播散等严重异常反应

;皮内接种法

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接种对象:新生儿出生后接种1次。

剂量:每人次0.1ml,含卡介菌0.05mg。;一般反应:BCG的安全性良好,如疫苗质量合格,接种操作规范,极少发生异常反应,正确的BCG皮内接种几乎都会产生轻微的局部反应(90%~95%)

发生原因:BCG接种是一次轻度的人工感染,因此可出现由卡介菌毒力生物学活性所引起的相应反应;临床表现:

非特异性反应:接种后2~3天内接种处皮肤略有红肿,可隆起一凸痕,很快消失

特异性反应:接种后2~3周出现,局部红肿、丘疹状浸润硬块,平均直径10mm左右,逐渐软化称白色脓疱,可自行破溃,直径3~5mm,8~12周后大部分愈合,结痂脱落后在局部形成一个稍凹陷的瘢痕(卡疤),整个过程持续2~3个月

一般无全身反应,少数人在接种后1~3个月内接种侧腋下淋巴结(少数在锁骨上或对侧腋下淋巴结)可出现轻微肿大,但不超过10mm,有时出现破溃化脓;局部反应形成机制

卡介苗正常剂量接种人体后:在局部繁殖,4周左右接种部位发生丘疹状红肿,结核病样组织反应(局部反应)平均直径10mm左右;随后逐渐化脓形成白色脓疱(干酪样变),破溃后脓汁排出,形成溃疡后结痂,约2个月左右脱痂,愈后可留圆形瘢痕(卡疤),直径3~5mm

局部反应治疗

一般不需处理,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脓疱或浅表溃疡可涂1%龙胆紫促进干燥结痂

继发感染者:创面撒布消炎药粉,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强烈反应:局部脓肿或长期不愈(>12周):接种后脓疱和溃疡直径超过10mm,愈合时间超过12周称为BCG加重反应或强烈反应。

发生原因:

疫苗活力:冻干BCG活菌数应在100万/mg以上,太高可引起淋巴结肿大

注射剂量:疫苗稀释后静置时菌体下沉,使用前未充分摇匀或未摇散的颗粒注入体内,均会出现加重反应或强烈反应

注射技术:皮内注射过深、注入皮下或肌内

接种部位:接种于三角肌上面容易形成凸起的瘢痕;三角肌外侧下缘,反应轻微

继发感染:注射器、针头消毒不严,炎症阶段洗澡,接种局部用手搔抓

个体因素:免疫状态和年龄。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者、年龄越小者,反应越重;*;临床表现:局部脓肿直径超过10mm,愈合时间超过12周;或接种处形成直径达10mm以上的较深溃疡

治疗:

水疱或脓疱:小水疱或小脓疱用1%龙胆紫涂抹;大水疱或大脓疱,先用灭菌注射器抽取渗出液后再涂抹1%龙胆紫,必要时5%~10%硼酸软膏涂敷

溃疡或结痂:异烟肼粉或利福平粉剂涂撒于溃疡面,无菌纱布包扎;保护好痂皮,待其自然脱落;淋巴结强反应(强烈反应的一种):

发生原因:与疫苗因素、接种方法、接种技术、儿童年龄有关

临床表现:

干酪型:淋巴结单纯肿大超过10mm,不与周围皮肤粘连,早期可移动,稍有硬感,病理检查有大量浸润和坏死组织

脓肿型:肿大淋巴结内含有脓液,轻压有波动感,淋巴结与周围皮肤粘连,皮肤可呈紫红色

窦道型:淋巴结破溃形成瘘道,愈合时间较长,有结缔组织增生;*;治疗

脓肿型:

无菌注射器抽出脓液,5%异烟肼溶液冲洗,注入链霉素10~20mg,必要时隔7~10天重复抽脓冲洗

严禁热敷(易致破溃)和切开引流(不易收口)

如淋巴结已有破溃倾向,应及时切开引流→因手术切口比自然破溃的破口整齐,引流通畅,愈合较快

淋巴结已破溃时,应作扩创,排除豆渣样坏死组织,并以凡士林纱布蘸链霉素粉或异烟肼粉或碘仿甘油引流,并用5%异烟肼软膏或20%对氨基水杨酸软膏外敷,每2~3天换药1次,直至愈合;干酪型:局部热敷,每日3~4次,10分钟/次。早期热敷能使肿大的淋巴结自行消散。同时口服异烟肼,直至淋巴结缩小稳定为止,一般需服药1~2个月

窦道型:20%对氨基水杨酸软膏或5%异烟肼软膏局部涂敷,1~3个月可痊愈

治疗局部溃疡或淋巴结脓疡时,肉芽组织增生会影响创面愈合,可用枯矾少许撒于创面包好,创面即成清洁的较浅溃疡,再以1%金霉素软膏外敷;也可用硝酸银棒腐蚀或剪除,在创面上撒5%异烟肼粉;极少数人接种后会出现异常反应,如过敏反应、狼疮、瘢痕疙瘩、骨髓炎和致死性全身卡介菌播散症等,但BCG接种异常反应与许多国家的结核病流行严重程度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过敏性皮疹:接种BCG引起过敏性皮疹的报道较少

发生原因:发生过敏性皮疹者多数有过敏史,在初种或复种时均可发生

发生机制

文档评论(0)

kfcel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