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携手守护纯真
让校园远离欺凌
目录
致欺凌者的一封信
1.欺凌不仅仅是欺凌者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2.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终结欺凌。
3.每个人都可以为创造一个友善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
1.你的选择将决定你的未来。
2.是继续伤害他人,还是选择成为更好的人?
3.希望你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1.友善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改变世界。
2.试着用友善的方式与他人相处,你会发现世界更美好。
3.友善会让你赢得更多的尊重和友谊。
1.每个人都有改变的能力。
2.停止欺凌,选择友善,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快乐。
3.未来属于那些愿意改变的人。
校园欺凌案例
14岁的初二女生小雨被两名女孩从某城北“掳”到朱雀门附近,在一小区内遭到三女一男一个多小时的殴打,遍体鳞伤,这4名嫌疑人被刑拘。
案例启示:与人相处偶有矛盾是正常的,要学会包容和合法合理去解决矛盾。纠集他人对自己有矛盾之人进行殴打,并拍下现场视频转发扩散。不仅对被打着造成不良后果,对自己和其他参与者也会留下不良后果。
学生陆某某因持续校园欺凌、抱团孤立、精神折磨而跳楼,陆某某父母认为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存在严重过错,诉请学校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学校向法院提供下列证据证明其对于学生的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学校对学生在安全教育、校园欺凌事件及其突发问题等均设置有专门的管理制度,学校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执行,不存在管理上缺陷与过失
2015年9月,甘肃省某县中学高三学生高某某因看到同学将自己的照片“丑化”并发布在网上,遂购买毒鼠药投入班级饮用水保温桶中,后主动告知大家,未造成人员伤亡。
被告人张某某与被害人葛某某系同班同学,因葛某某碰撞张某某引发争执厮打,张某某持刀将葛某某捅成重伤。
处理结果:法院认定张某某犯故意伤害罪,鉴于其犯罪时系未成年人,投案自首,且已与被害人和解,对其减轻处罚,并适用缓刑,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校园欺凌案的影响
校园欺凌行为的动机往往比较复杂,可能包括嫉妒、自卑、寻求关注、模仿他人等。这种复杂的动机增加了理解和处理欺凌行为的难度。
受害者往往因为害怕被报复、担心被嘲笑等原因而不敢向老师、家长或同学求助。这种难以求助的情况会导致受害者长期处于被欺凌的状态,心理创伤不断累积。
欺凌者可能会通过自我合理化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的行为。例如,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开玩笑”“教育对方”等,从而减轻自己的内疚感和责任感。
旁观者的沉默和不作为会助长欺凌行为的发生。旁观者可能会因为害怕被报复、担心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等原因而选择沉默,这种沉默会让欺凌者更加肆无忌惮。
拒绝校园欺凌
1.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2.前往厕所、楼道拐角或者学校附近巷子等校园欺凌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
3.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1.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2.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3.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独自面对时一个人遇到突发霸凌状况,要尽快走开。通常施暴者只是借机发泄不快,如果你没有反应,对方往往不会再纠缠。如果对方突然出手或者追逐,立刻向最近的人群奔去。如果实在不能避开,气势上不能软弱,施暴者总选那些看上去比自己弱的人下手,目光要坚定,保持沉着冷静,腰杆也要挺得笔直,传递出“我也不好惹”的信息,或者直接告诉对方“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
感谢聆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