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札记_0.docx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札记_0.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札记_0

课堂上常见到如此的现象:教师提出一个咨询题请学生答复,第一位学生答复错了,立即请第二位,第二位答复错了,立即请第三位。……直到答复对了为止。一旦学生答复正确,教师立即予以确信并长嘘一口气:总算完成任务了。接着提出第二个咨询题……循环往复,循环往复。试想,如此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才能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再给答复错误的学生一次时机呢?让学生再想想,再想想……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我咨询学生:“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请找出书上的句子读一读。”王竹汉站起来读“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我用小黑板出示这句话说:“这句话非常难读明白,请同学们细心读一读,看谁能真正读明白。我请读明白的同学到黑板上来画出爬山虎的脚。”我在黑板上画了爬山虎的一根茎和一片叶子。不一会,许多同学纷纷举手,要求上黑板画爬山虎的脚。

我请了朱成,他决心十足地走上讲台,拿起粉红色的粉笔画起来。他把爬山虎的脚画在远离叶柄的茎的一头。我指着小黑板上的句子说:“你再读读这句话,看看画得对不对?”他又读了一遍,恍然大悟似的。他说:“喔,我明白了!”他这次把爬山虎的脚画在叶柄的根部,与叶子在同一面。我一看,又画错了,“反面”这个次没有读明白。

我非常焦急,真想把事先预备好的爬山虎实物让他看一看,再画,转念一想,不行。语言文字应该靠学生读明白,而不是靠实物或图片看明白。读物或图片的出现要选准时机。

我对朱成说:“你读的还不细心,再读读。”这次,朱成一字一顿地读。过了一会儿,他擦掉前两次画的脚,第三次把爬山虎的脚画在叶柄的根部,在叶子的另一面。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

这时,我拿出爬山虎的实物,让学生看看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哪里。学生证明后都满意地笑了,为本人读明白课文而快乐。朱成的笑从心底溢到了脸上。

再给学生一次时机,学生才能在时机中有所获,有所悟!让学生再想想,再想想……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数十年中小学教育课件、试卷、练习、学案、教案等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