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风波》艺术特色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风波》鲁迅艺术特色分析

1.善于以小见大的总体特点。

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短小,所以常常需要从小处落笔,在有限的篇幅内,从看似小事、寻

常现象入手,反映大的事件、大的主题。本文在这方面表现得便非常突出,作者透过江南水

乡一场小小的辫子风波,反映了张勋复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由此进一步对辛亥革命进行

反思,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启发农民觉悟对于中国农村变革的重要性,反映出深刻

的社会主题。

2.巧妙谋篇布局的结构艺术。

小说紧紧围绕“辫子”这一主要线索展开描写,以“辫子事件”、“辫子风波”为中心,

依次交代了由辫子引发的这场风波产生、发展、高潮直至平息的整个过程。风波的很快平息,

显示出当时的革命在中国农村并未受到多大触动。小说开头有关水乡民俗的场面描写,与最

后颇具暗示性的结尾相互呼应,更是不仅使小说结构在形式上非常完整,而且对揭示当时农

村封闭、保守、停滞不前的现状,反映深刻的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典型地反映出当时农村不同人们真实的存在

状态。如七斤是一个愚昧麻木、胆小怕事、缺乏觉悟的落后农民典型;赵七爷是一个顽固守

旧、不学无术、装腔作势、时刻梦想复辟的封建遗老典型;七斤嫂愚昧无知而又刁蛮泼辣,

八一嫂心地善良,九斤老太则是永远都不满现实、总是怀恋过去的不平家典型。

4.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

(1)细节描写。

小说总体上采用白描手法,通过简练的笔墨刻画人物。但有些地方也很注意细节描写的

运用,作者善于抓住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写七斤为没有辫子发

愁时“忘却了吸烟”的细节,形象刻画出他的怕事愚昧的心理;写赵七爷一会儿“将辫子盘

在顶上”、一会儿又放下的细节,则刻画出他善于应变而又时刻不忘复辟的特点。

(2)对话描写。

小说中还运用了大量个性化的人物对话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赵七爷关于“张大帅

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等言论,七斤叹着气所说的“我没有辫子”一类话,八一嫂劝解七

斤嫂的言语,七斤嫂的“恨棒打人”,特别是九斤老太的那句“一代不如一代”的口头禅,

都对突出人物个性起到了传神的效果。

(3)环境描写。

小说开头有段江南水乡的环境描写,渐渐落山的太阳、靠河的乌桕树叶、几个花脚蚊子、

农家的烟突、以及农家晚饭所用的小桌子和矮凳等,共同组成了一幅“田家乐”的风景图。

这些描写,正表现出当时落后封闭、传统守旧的农村现状,而且与结尾相呼应,对辫子风波

起到了以静衬动的作用。

(4)象征手法。

小说结尾多处使用了象征暗示的手法,如九斤老太“仍然不平而且康健”,象征着保守

复旧的思想仍根深蒂固;六斤“新近裹了脚”,象征着封建传统的束缚仍在下一代身上继续;

六斤“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象征着中国社会仍在痛苦中重复着老路。这些象征手法

的运用,使结尾含蓄巧妙,大大深化了作品的思想主题。

文档评论(0)

办公服务吧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文案的个性定制,修改,润色等。本人已有16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文案功底,可承接演讲稿,读后感,任务计划书,营销方案等方面的工作。欢迎您的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