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氮氧化物与大气污染教案
一、课题
氮氧化物与大气污染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氮氧化物的主要种类及其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
-理解氮氧化物形成的化学原理,如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相互转化反应方程式。
-了解氮氧化物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表现(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破坏等)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运用实验探究(模拟氮氧化物的形成和转化实验),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改善环境质量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氮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相互转化。
-氮氧化物对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教学难点
-理解氮氧化物在大气中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实验探究法、问题驱动法
五、教材分析
本课题属于高中化学课程中的环境保护相关内容。教材先介绍氮氧化物的种类及其存在形式,让学生对氮氧化物有初步的认识。然后重点阐述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这是理解氮氧化物对大气污染作用机制的基础。教材通过讲述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转化过程,如与水、氧气的反应,引出其对大气污染的危害,包括酸雨、光化学烟雾等方面,将化学知识与环境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在教材的编排上,注重从化学原理到实际环境影响的逻辑连贯性,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来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六、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受大气污染影响的城市图片(如雾霾笼罩的城市街道、酸雨侵蚀后的建筑物等),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你们能想到哪些可能导致这种大气污染现象的因素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等。教师接着问:“那大家知道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物中有哪些物质会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吗?其中就有氮氧化物哦,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氮氧化物与大气污染。”
2.氮氧化物的种类与物理性质探究(15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份关于氮氧化物的资料卡片(包含氮氧化物的定义、常见种类如NO、NO?等以及它们的基本物理性质数据)。
-教师提出问题:“请各小组根据资料卡片,总结氮氧化物的种类和它们的物理性质,然后派一名代表来汇报。”
-小组内部讨论后,代表汇报:“我们小组发现氮氧化物主要有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等。一氧化氮是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
-教师补充并强调重要的物理性质点,并在黑板上简要记录。
3.氮氧化物的化学性质探究(20分钟)
-教师演示实验:在一个集气瓶中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打开瓶盖,观察到气体颜色逐渐变为红棕色(因为一氧化氮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2NO+O?=2NO?)。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谁能解释这个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看到气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棕色,这是因为一氧化氮和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氮。”
-教师接着问:“那如果我们把二氧化氮通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反应呢?”然后教师进行下一个演示实验,将二氧化氮气体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3NO?+H?O=2HNO?+NO,生成的一氧化氮不支持燃烧,木条熄灭)。
-教师再次提问:“这次实验又有什么现象?如何用化学方程式来解释呢?”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纠正。
4.氮氧化物对大气污染的危害探究(20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酸雨危害(腐蚀树木、破坏土壤酸碱度等)和光化学烟雾(城市上空灰蒙蒙、人们呼吸困难等)的视频。
-教师提问:“从视频中大家看到了氮氧化物对大气污染带来的哪些危害呢?结合我们前面学过的氮氧化物的化学性质,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危害呢?”
-学生分组讨论,例如一组学生可能回答:“因为氮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硝酸,这就是酸雨的成因之一,酸雨会腐蚀建筑、损害植物等。”另一组学生可能说:“氮氧化物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复杂的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它会刺激人的呼吸道等。”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归纳,并进一步补充氮氧化物对臭氧层破坏等其他危害。
5.氮氧化物污染的防治措施讨论(15分钟)
-教师提问:“既然氮氧化物对大气污染这么严重,那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呢?”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抒己见,如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提高燃油质量、使用清洁能源汽车等)、对工厂废气进行处理(安装尾气净化装置等)。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措施进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行动方案.docx
- 模拟试题1--整理(考试用)--120418.doc VIP
- 儿童绘本故事《三只小猪盖房子》PPT课件(带动画).ppt
- 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江苏教育版.docx VIP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习题(1).doc VIP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习题.docx VIP
- 《基于核心素养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课题立项申报书.docx VIP
- 浙江衢州市常山粮食收储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pdf
- 创意思维在设计中的参与方式之三横向思维法.ppt
-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十总镇公开招录12名工作人员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