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麻醉期间的心律失常类型与治疗方案汇总.docx

麻醉期间的心律失常类型与治疗方案汇总.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麻醉期间的心律失常类型与治疗方案汇总

麻醉期间的心律失常是围术期管理的常见挑战,其发生不仅与患者基础疾病相关,还可能由麻醉药物、手术操作及术中应激等多种因素诱发。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各异,处理策略也大相径庭。本文系统梳理了麻醉期间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诊断与治疗策略,帮助麻醉医生快速识别、精准干预,确保患者围术期安全。

正常的时候,P波规律出现,QRS波随后规律出现,代表窦房结的冲动可以正常下传到心房、心室,完成一次正常的心动周期。

窦性心率失常

夫妻一体,P波出现(回家)、QRS也随之正常出现。回家与否由老婆主导,老婆回家晚,老公也晚;老婆回家不规律,老公随之不规律。

一、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即窦性心律慢于60次/min。若未合并严重的心脏疾病,则血流动力学变化轻微。若心率明显变慢,则可能发生房性或室性异位搏动或节律。

病因

1.缺氧。

2.心脏本身疾病: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

3.药物:如琥珀胆碱(尤其对儿童通过直接胆碱能效应)、抗胆碱酯酶药、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钙通道阻滞药、地高辛及合成的麻醉性镇痛药(如芬太尼及瑞芬太尼)。

4.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见于腹膜和精索牵拉、眼心反射、颅后窝手术对脑干的刺激、颈部或胸部手术中对迷走神经和颈动脉窦的压迫、腹腔镜手术气腹时腹膜腔压力骤增,由焦虑或疼痛引起并由中枢介导的迷走神经反应(血管迷走反应),以及Valsalva动作。

5.颅内压升高(库欣反射)。

6.反射性心动过缓:由压力感受器变化(如应用去氧肾上腺素)、心房牵张及心肺感受器反射引起。

治疗

1.确保充分氧合及通气。

2.对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的心动过缓需解除诱发刺激。迷走神经受到反复刺激及深麻醉下会反射减弱。当患者发生低血压时可能需要使用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或低剂量的肾上腺素(10~50?μg,静脉注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心动过缓可给予格隆溴铵(0.2~0.6mg,静脉注射)或麻黄碱(5~10mg,静脉注射)。

3.由原发性心脏疾病所致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应给予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变时性药物(如麻黄碱、多巴胺)或心脏起搏。

二、窦性心动过速

即窦性心律快于100次/min。心律规则且极少超过160次/min。心电图(ECG)显示每一个QRS波前都有P波且PR间期恒定。

病因

其病因包括儿茶酚胺过量、疼痛、浅麻醉、高碳酸血症、缺氧、低血压、低血容量、药物(如泮库溴铵、地氟烷、阿托品和麻黄碱)、发热、心肌梗死、肺栓塞、心脏压塞、张力性气胸、恶性高热、嗜铬细胞瘤及甲状腺功能亢进。

治疗

应直接纠正潜在病因,包括下述措施。

1.改善氧合并纠正通气异常。

2.增加麻醉深度及镇痛。

3.纠正低血容量。

4.药物治疗:如给予阿片类药物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对于合并冠心病和高血压的高危患者应在明确病因的同时给予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以有效控制心率。

房室传导阻滞

夫妻关系失和,开始出现老公不和老婆一同行动的情况。

Ⅰ度:轻微不和,老婆正常每天回家,老公迟到,但仍每次都回家。(每个P波后面都有QRS波,但P-R间期延长)

Ⅱ度:中度不和,老婆每天正常回家,此时老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现得越来越晚,然后放纵一次不回家,二后循环(Ⅱ度1型,P-R间期逐渐延长,而后QRS消失一次,如此反复);另一种是没有越来越晚的现象,经常放纵一次不回家,这种放纵有一定规律,如2天1次,3天1次等(Ⅱ度2型,P-R间期基本固定,QRS波不定期消失,存在一定规律)。

Ⅲ度:重度不和,老婆每天按时回家,老公不跟随老婆的步调行事,回不回家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律。

概述

1.Ⅰ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0.2s,在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中,每个心房激动均可传至心室。

2.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分为两型,Ⅱ度1型、Ⅱ度2型,即莫氏Ⅰ型(文氏型)和Ⅱ型。

莫氏Ⅰ型是指传导障碍位于房室结,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出现一个未传导的P波,通常为良性;莫氏Ⅱ型是指传导障碍位于房室结的远端,PR间期恒定,常出现未传导的P波,易发展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3.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变可发生在房室结或希氏束及其以下部位,出现房室间传导完全缺失。表现为房室分离(PR间期不恒定)、交界性心律(窄QRS波)或室性逸搏心律(宽QRS波)。

治疗

1.Ⅰ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无须特殊处理。但合并双束支传导阻滞时(称为“三支阻滞”)常需放置临时起搏器。

2.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1)莫氏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仅在有症状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需治疗。必要时采用经皮或经静脉起搏,尤其当患者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时,血管再通后传导阻滞可能消失。

(2)莫氏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可进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对于血流动力学

文档评论(0)

150****5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分享知识,传播快乐!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3月19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