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教案 第16课 旅游景区资源环境管理.pdf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教案 第16课 旅游景区资源环境管理.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旅游景区资源环境管理

课时2课时(90min)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旅游景区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及景区资源开发的程序,熟悉旅游景区资源开发的原则和资源保护对策。

2.了解旅游景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及环境管理的手段,熟悉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措施。

素质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峨眉山打造优秀生态旅游景区”案例,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理念,主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2.通过“北京5A级旅游景区大力开展‘厕所革命’”案例,树立“实干为民”的服务理念,用心、用情、

用力解决人民关心的问题。

教学重点:旅游景区资源开发的程序、原则和资源保护对策,旅游景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及环境管理的手段和

教学重难点措施

教学难点:旅游景区资源开发的程序和资源保护对策,旅游景区环境管理的手段和措施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师】使APP进行签到

考勤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教师】讲述“案例导入——男子三脚踢断潜龙洞景区内万亿年的钟乳石”的相关内容

潜龙洞景区位于梵净山东麓,海拔1200米,是武陵山脉海拔最高且罕见的生长于白云岩石层中的亿年古溶

洞群。这些美丽、自然的溶洞奇观,融合着梵净山古朴而独特的民居建筑、淳朴而浓郁的民俗文化及浪漫迷人

的田园生活,使得潜龙洞景区享有“地下桂林”的美誉。

案例导入……详见教材

【学生】聆听、思考、理解

【教师】提出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

为了更好地保护景区资源,旅游景区管理人员应如何做好景区资源管理工作?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讲解新知

一、旅游景区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

旅游景区资源是指在旅游景区内被用来吸引游客的一切事物和因素,即经过人为开发而被利用的旅游资源。

旅游景区资源是旅游景区赖以生存、经营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旅游景区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且复杂,但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

(一)自然因素

传授新知1.自然灾害带来的突发性破坏

地震、火灾、洪水、泥石流、火山喷发、台风、暴风雨等危害性较大的自然灾害,会对旅游景区资源产生

不同程度的破坏。这种灾害具有区域性、不可避免性、破坏力强等特点,严重时甚至会对旅游景区的生存造成

威胁。

2.自然现象和外部环境因素带来的缓慢性风化

受日晒雨淋、风蚀等自然现象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旅游景区资源会产生风化作用,进而发生缓慢的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缓慢性风化。缓慢性风化是旅游景区资源的另一种自然衰败现象。

1

【教师】展示“云岗石窟风化后的佛像”图片(详见教材),进行举例说明

3.生物因素带来的破坏

生物灾害也是旅游景区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

【教师】列举庐山白鹿洞书院被白蚁损坏的案例

(二)人为因素

1.游客带来的破坏

游客对旅游景区资源的破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游客人数增加,使得景区人满为患,对旅游景区资源造

成有形和无形的破坏;二是游客不文明行为造成的破坏。

文档评论(0)

159****11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