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7新人教版必修2.docVIP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教案7新人教版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6-

成语:中华民族的微缩景观

三维目标:

(一)学问与实力:

1.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文化特色。

2.能正确理解并娴熟运用成语。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整理课本中要求梳理的内容;

2.课内探讨沟通,师生嬉戏互动,小组合作探究;

3.课后梳理总结,按要求编辑成语手册。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相识成语承载的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2.了解成语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嬉戏互动正确理解并娴熟运用成语。

【教材分析】

中国有五千年绚丽的文化,这些文化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宏大。那么这文化中原委描绘了怎样的景观呢?今日,我们将从成语的学习中获得一些启示。

选择成语作为学问梳理的对象是很有必要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汉语成语作为一种特别的语言现象,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见中华文化的全貌。

什么叫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同学们整理学过的汉语成语,不仅是对学问进行积累和梳理的过程,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巡礼。

梳理,就是对过去所学学问进行系统地整理,是一种重新学习的过程。通过梳理,学生对学问有了新的相识和体验,从中驾驭了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可以说,梳理带有探讨性学习的特点。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成语填空:成语

二、成语学问梳理

(一)、成语概述

1、“成语词典”大展览:

《汉语成语探讨》史式、《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刘杰修、《成语探源辞典》朱瑞玟、《成语》马国凡、《汉语成语英译词典》喻家楼、《汉语成语与汉文化》莫彭龄、莫彭龄《成语与做人》《成语与科学》《成语与文学》《成语与艺术》、《成语故事》吴兆基、李新武、《藏在成语中的古代兵器》刘克定、《趣味学成语》张履祥、姚建宏。

《成语探源辞典》收成语5000多条,考据出处涉及中国古代文献200余种。另外《汉语成语考释词典》收成语7600余条,引证古代文献更是浩如烟海。《分类汉语成语大词典》收成语9400条,按内容分成50类,丰富多彩,无奇不有。

2、汉语成语数量众多,应有尽有。成语既是语言的精华,也是文化的精华。中华文化的内涵有多丰富,成语的内涵就有多丰富。常用的汉语成语有4000条左右,其中四字成语占96%,其余是两个字到14个字的。

3、成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的源于神话传闻,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有的源于寓言故事,如缘木求鱼、狐假虎威、叶公好龙、愚公移山、自相冲突、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买椟还珠。

有的源于历史事务,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草木皆兵;有的源于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动辄得咎、行云流水;有的源于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二)、成语的文化特色

1、成语中体现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勤劳英勇、富有才智的民族,这在成语中有集中的体现。比如“愚公移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披星戴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赴汤蹈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勇;“高瞻远瞩”“过目成诵”“心灵手巧”“远见卓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才智。请同学们依据下面的提示,写出成语(每项不少于两个):

2.成语反映古人日常生活

古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可以通过成语来了解。比如说“衣冠楚楚”,“衣”在古代指上衣;下衣叫“裳”,并不是裤子,而是裙。现在衣、裳合在一起,泛指衣服。“冠”是帽子。贵族才有帽子,庶人只有头巾。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楚楚”是整齐美丽的意思。“衣冠楚楚”出自《诗经·曹风·蜉蝣》,原文是“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意思是蜉蝣的翅膀,就像显明可爱的衣裳。后来就用“衣冠楚楚”形容穿戴得非常整齐美丽。《元曲选·冻苏秦衣锦还乡》中有:“想当时风尘落落谁怜悯,到今日衣冠楚楚争亲近”。

3、成语反映古代科技发展水平

《成语中的古代科技》一书中写了这样的内容:“炉火纯青”,一般说明为:原指古代道士炼丹胜利的火候,后演化用以比方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备的境界。

古代炼铜远早于炼丹,故“炉火纯青”最早是指古代冶炼青铜的火候。该成语的相关出处可见先秦时期的手工艺著作《考工记》。该书记载铸造青铜器时写道:“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这段文字被冶金史界认为是世界上最早有关光测高温技术的记录。

中国古代医学发达,有关医学学问的成语许多。比如“岐黄之术”“吐故纳新”“起死回生”“对症下药”“病入膏肓”“以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7****01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