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一高考语文三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docxVIP

2025年新高考一高考语文三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09页(共NUMPAGES109页)

2025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共20小题)

1.(2025?江苏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张巡守睢阳城,城中粮尽,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人,坐视危迫。”将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强令食之。

乃括城中妇人,既尽,以男夫老少继之,所食人口二三万,人心终不离变。

(节选自《唐书?忠义传》)

材料二:

或问:“张巡何如?”曰:“忠矣,然而不仁。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仁者不为守一城而食人三万口其忍为之乎?宁使贼杀,岂容自食?故余当谓,其死节之名固千古不可磨,而食人之罪亦万劫不能灭也。”或曰:“为己则不可,为国何害?”曰:“为己与为国等耳,天下只有一个是。”或又曰:“国之大者不显其小。”曰:“守城之事小,食人之事大,三万口之命而谓之小事,何邪?使江淮果由此而保,亦不足道,况其未必哉。”

(节选自王若虚《滹南遗老集》)

材料三:

张巡可谓忠矣!然括城中老幼食之,非训也;杀妾,非训也。孟子曰:“兽相食,且人恶之。”又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孟之言,以为有民而后有社稷。睢阳危急,是去食时也。食去民死,率其妾而死之,礼也。纵百姓食人,已失信矣;并食其妾,是朱粲、赵思绾之为,非忠臣训也。臣事君,犹子事父也。父饿且死,杀子孙以奉之,非孝也。或谓巡之杀妾,激军心也。然军人食之,不足济一日之穷;敌人闻之,适足为急攻之计。或谓巡之杀妾,望成功也。然巡有功则爵为上公,妾无罪而形同犬彘。于心不安,请于朝而旌之,于事无济。孟子曰:“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也。”杀一不辜而号忠臣,君子为之乎?吴吾粲与魏战,遇水人攀其船,船重将覆,船人以戈撞击。粲止之曰:“我求生,彼亦求生,俱生不得,俱死可也。”嘻!此言也足以证巡过矣。

杀妾飨军,不自巡始也,巡得重名,故论之。后见《池北偶记》载巡妾报冤事,《抚青杂志》载巡显灵见何兼资解说妾系自缢非杀,云云。稗史言虽不经,然足证人心之所同。

(节选自袁枚《张巡杀妾论》)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杀一A不辜而得B天下C仁者D不为E守一城F而食人G三万口H其忍I为之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士皆泣下”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嫠妇”中的“泣”用法不同。

B.等,相同,与《马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中的“等”意义不同。

C.训,准则、典范,与成语“不足为训”中“训”的意义相同。

D.且,尚且,与《鸿门宴》“臣死且不避”中的“且”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写将士不忍心吃张巡之妾,侧面衬托了张巡的忠义无私,同时也暗讽了张巡的残忍。

B.材料二中,王若虚先假设,有人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提出吃人合理的观点,然后对此加以驳斥。

C.材料三“于斯二者何先”中的“二者”,指粮食和民众信任,作者认为民众信任是立国之本。

D.材料二、三都承认张巡是个忠臣,但也都认为不能把对朝廷的忠诚作为他杀妾飨军的理由。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江淮果由此而保,亦不足道,况其未必哉。

②然军人食之,不足济一日之穷;敌人闻之,适足为急攻之计。

(5)材料一和材料三结尾处都提到了“人心”,两者内涵不同,请简要说明。

2.(2025?南通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昔范增从项羽时,劝羽图沛公。鸿门之会,举玦者三,而羽不从。又要项庄入舞剑,意在沛公,终不可得。后愤恨辞去,疽发背,道死。说者谓羽之失计,在不杀沛公,故增死,宜也。吾谓增之死,不在羽不杀沛公之日,而在从羽之日也。何也?羽不可以有天下者也,淮阴匹夫妇人之言,虽或近怼,然不可谓非确识也。

或曰:增,功名士也,年七十,已老。见天下强莫如羽,羽又能下己,遂从之,而不暇有所审也。曰缪矣。太公①蕴帝王之略,居渭滨,年八十而始为文王出。诸葛武侯躬耕南阳,密迩刘表。其时之强,孰过曹操?以常情论之,不远归操,必近依表,而武侯不然,若独拳拳于先主者。盖惟文王而后能用太公,惟先主而后能用武侯也。使其不遇文王、先主,则终其身不出,而不肯他有所从,可知也。向令增不从羽能坚忍以待沛公沛公听增必过羽。功名所就,岂在向所称数公下哉?观其告项庄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属必且为虏。”又曰:“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其审天下之势,岂不甚明?及天下既定,沛公数羽过,亦不及他,惟曰:“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然则增之用不用,则系刘、项之兴废者,沛

文档评论(0)

136****3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