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不求甚解
一、教学目标
1.正确地理解本文文体及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文中的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的使用及其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1.“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分析“会意”和“不求甚解”的关系;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如读书时“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理清驳论文的写作流程,掌握驳论文的批驳方法及其效果。
(一)新课导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当你们拿到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你们会怎样去读呢?有没有同学起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读书方法呢?(请一位学生发言)
很好,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马南邨先生《不求甚解》这篇课文,“不求甚解”是我们在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学到的一句名言,这篇文章中作者以它为题意在要真正理解陶渊明的本义。那么,“不求甚解”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一起从这篇文章中寻求答案吧。
解题
“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没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原意是指读书只要求领会要旨,不必在字句上花费太大功夫。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现代汉语词典》
作家作品简介
马南邨,即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笔名叫马南邨、邓云特,福建闽侯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还是一位书画收藏家。
60年代初,以“马南邨”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其中最著名的是《燕山夜话》。“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于1966年5月18日含冤去世。《不求甚解》是《燕山夜话》中的一篇代表作,被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三课《短文两篇》。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文中较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文章大意。
2.驳论文有关知识点: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驳论文定义:驳论文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的文章。(批驳别人错误观点的文章。)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说理论证等。
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古今中外妇孺皆知的可以论证论点的事例。
道理论据: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定理、公式等。
(4)议论文三要素:①论点②论据③论证
驳论文的驳论方法:①驳论点②驳论据③驳论证
(5)驳论文的一般论证思路:
摆出敌论点---批驳---树自己的观点---论证---得出结论
树靶子批靶子立观点
(6)驳论文的破立结合: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3.通读全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层意,请大家先自由讨论,再请一至两名学生起来回答。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第1段):摆出批驳的靶子,同时亮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第2—4段):从“不求甚解”出处入手,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第三部分(第5—8段):举例论证了正确的读书态度,然后对不求甚解做出了诠释。
第四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给出读书建议,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五)精读课文,分析内容。
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对此作者持什么态度?请用原文回答。(树靶子)
对方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态度: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2.“不求甚解”一词出自哪里,人们为什么会曲解它的意思?(引出处)
明确:(1)“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没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人们之所以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是因为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他们往往只抓住陶渊明说的前一句话,而忽视了后一句,没有把两句话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这样的理解从方法上来说就是错误的。
3.那么陶渊明主张的“不求甚解”到底有什么含义呢?“好读书”为什么重要?请说说“好读书”和“会意”、“不求甚解”的关系。请同学们齐读第3、4段,找出并概括。(释新意)
(1)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主张包括两层含义:其一,要虚心,不能骄傲自负;其二,是说明读书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好读书”是“求甚解”的重要前提,只有“好读书”才能用心读书,并重视理解书中的内容,达到“会意”的阶段,而只有能“会意”才可能“求甚解”;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又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也是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
4.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阐述“不求甚解”?(援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doc
-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及技术运用(模版).doc
- 《孔乙己》教学设计.docx
- 《老山界》教学设计(庆丰).docx
- 《溜索》课堂作业.docx
- 《马说》教学设计.docx
- 《满江红》教学设计.doc
- 《老山界》公开课教学设计.doc
- 《木兰诗》教学设计.docx
- 《木兰诗》教学设计2.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