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胃类癌及术后出现并发症讨论
1
胃类癌
n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癌,是起源于神经
内分泌细胞的低度恶性肿瘤
n胃类癌属起源于前肠的类癌,发生于胃
粘膜腺管底部嗜银细胞
n胃类癌约占全部胃肿瘤的0.3%,消化道
类癌的1-3%.
2
Rindi分类
nⅠ型(伴慢性萎缩性胃炎型):约占75%,伴
有慢性萎缩性胃炎,高泌素血症,伴或不伴恶
性贫血,多见于胃体、底部,常多发,直径多
1cm,较少转移。
nⅡ型(伴卓-艾综合征型):约占5-10%,常见
于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Ⅰ型,多见于胃底,患者
多有高胃泌素血症
nⅢ型(孤立型):约占15-25%,常为单发,
直径多2cm,恶性度高,常有类癌综合征表
现,确诊时常已转移,与胃泌素浓度无关。
3
诊断
n无特异性症状,早期诊断不易,胃镜时
发现病灶的重要手段。
n多为黄色,可呈结节状、息肉状或溃疡
型病变。
n确诊主要靠病理诊断,包括光镜下的典
型形态、嗜银反应阳性、免疫组化,必
要时行胃镜检查。
4
n血5-羟色胺、尿5-羟吲哚乙酸均为特异性
的检查指标
nB超、CT,MRI早期发现肝转移灶。
医学百事通,免费健康咨询
5
n治疗:胃类癌以手术治疗为主。
n胃类癌的预后同其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的程度
成正比,肿瘤小、淋巴结转移少,预后好,故胃类
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n其手术方法应根据病变大小、浸润状况来决定。
2cm的小类癌,一般无淋巴结转移,可采用经内
镜切除或胃类癌局部切除术,局部切除术以距肿
瘤边缘5cm为佳。
n2cm的胃类癌多为恶性类癌,淋巴结转移率高,
应在彻底切除原发病灶的基础上,彻底清除胃周
淋巴结,一般至少应行D2式根治术,才能提高疗
效。
6
n伴局限性肝转移:根治性胃切除+肝叶切
除术。
n肝脏广泛转移,而胃部病变尚可切除时,
行姑息性胃切除,术后辅以化疗及其它综
合治疗措施,也可延长生存时间并减轻症
状。
n临床有类癌综合征表现者:生长抑素类
药物进行治疗。
医学百事通,医疗网站7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
n(一)术后胃出血
术后短期内从胃管引流出大量鲜血,甚至呕血和黑便,
尤其是在24小时后仍继续出血者,无论血压是否下降,
皆可定为术后出血。
采用非手术疗法:禁食、应用止血药物和输新鲜血。
若非手术疗法不能达到止血效果或出血量500ml/h时,
应再次手术止血。
免费健康咨询8
并发症(二)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n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近期的严重并发症,多
发生于术后3-6天,也有早在术后1-2天。
n原因:缝合处愈合不良、十二指肠腔内压力升
高。
n表现:右下腹突发剧痛和局部明显压痛、腹肌
紧张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症状,酷似十二指肠
溃疡穿孔。
9
n处理:手术处理,术后持续减压引流
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术后可肠内营养
抗生素抗感染
氧化锌软膏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
10
并发症(三)吻合口破裂或瘘
n较少见,多发生于术后5-7日
n原因:吻合口处张力过大、低蛋白血症、组织
水肿等致组织愈合不良
n表现:早期为腹膜炎症状和体征
后期局限性脓肿或向外穿破而发生腹外瘘。
11
n处理:
腹膜炎—立即手术
脓肿或外瘘--局部引流+胃肠减压+支持疗法
一般在数周后吻合口瘘常能自行愈合;若经久不愈则须
再次手术。
12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