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完善域名侵权纠纷相关制度的建议分析综述
目录
TOC\o1-2\h\u16624完善域名侵权纠纷相关制度的建议分析综述 1
43471.1确定域名的法律属性 1
309691.1.1明确域名的本质 1
4621.1.2确定域名的法律地位 2
23881.2规范恶意认定的判定准则 2
80351.2.1完善“恶意认定”标准 2
243851.2.2法律规范的完善 4
168201.3统一“混淆原则”适用范围 5
316581.3.1明确“混淆原则”认定适用 5
50031.3.2限制法官自由裁量 6
1.1确定域名的法律属性
“权利是当彼此的权益发生冲突和重叠时,人们所发展出来的游戏规则。权利的产生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一种工具性的措施,具有功能性的内涵!”熊秉元.《正义的效益:一场法学与经济学的思变之旅》,东方出版社
熊秉元.《正义的效益:一场法学与经济学的思变之旅》,东方出版社2016年版,第21页
刘文魁.我国的域名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7.
1.1.1明确域名的本质
可以初步认为,由字母,数字等各种字符组合成的域名也是一种数据。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域名的基本功能是识别,并且识别的主体主要是人,而不单是域名解析系统(机器)。正如有人所作的比喻一样,域名和域名解析系统(DNS)以及(IP)地址之间的关系:域名解析系统(DNS)像是一个“通讯录”,(IP)地址“电话号码”,域名则是通讯录中的“姓名”。信息安全:《美国:明年交出互联网世界权杖?》,《信息安全》,2014年第4期。“姓名”本身只是一种数据,一个符号,当它和现实世界里特定的人联系在一起时,它会给人们传递一种信息。据阿克奥夫对信息的解释,“信息是通过某种联系而具有含义的数据”,[英]G.贝林杰,D.卡斯特罗,A.米尔斯:《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域名作为一种数据,
信息安全:《美国:明年交出互联网世界权杖?》,《信息安全》,2014年第4期。
[英]G.贝林杰,D.卡斯特罗,A.米尔斯:《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1.1.2确定域名的法律地位
在我国现有的立法文件中,有关域名的法律地位没有一部法律法规给出具体明晰的定。此外,除了《解释》,多数法律文件在部门规章里对其他有关域名的法规进行规定,这些法律文件不仅制定机关不同,出台时间不一,效力层级不高,即使都对域名进行了立法上的规定但内容并不统一。所以对于域名相关的权利义务规定也不一,界限不明,加上每部法律文件的出台时间有较大距离,这也是易发生域名侵权纠纷的根本原因。所以,当前我国在立法层面必须做到上下一致,明确域名的法律地位,使域名权的法律体系变得完整统一,对于解决侵权纠纷非常重要。梁俊.论计算机网络域名侵权责任的认定[D].西南政法大学,2011.因此,我国民法典总则可以借鉴《俄罗斯民法典》的立法经验,把‘数据’认定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笔者赞同齐爱民老师有关把“数据”当做立法基础概念的观点,以及把“数据”当做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建议。因为数据和信息在概念上虽然有各自的内涵,但两者之间存在转化关系,所谓的概念只是相对而言。正如IlkkaTuomi(1999)对知识、数据和信息的层次结构进行的思考,“数据、知识、信息间的转换过程大致如下:数据→信息→知识→新数据→新信息→新知识。”荆宁宁,程俊瑜:
梁俊.论计算机网络域名侵权责任的认定[D].西南政法大学,2011.
荆宁宁,程俊瑜:《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情报科学》,2005年第12期
齐爱民:《知识产权法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0,153页
1.2规范恶意认定的判定准则
1.2.1完善“恶意认定”标准
目前,我国解决网络侵权纠纷最主要的法律依据是《解释》,但《解释》中的第五条第一款第三项法规,立法机关仅仅凭借此条法规所举例的情形作为恶意认定的标准是不合理的,因为如果不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态度,许多案例将变得难以解决,司法实践中的许多案例也证实了这一点。除此以外,在司法实践中,针对此项规定,各级法院在对恶意认定进行判定时并不一致,滋生了许多问题。由于该项法规规定对于域名侵权行为的恶意认定只需考虑客观事实的,而行为人的主观态度如何在所不问问,不考虑主观状态,只考量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就推定行为人是具有恶意的,不利于司法审判的公正判定。徐璐.域名持有人注册与使用域名恶意认定标准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2):40-48.《解释》第五条中的第一、二、四项,在该几项法规中所举例的情形都考虑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纺织厂污水处理工艺比较分析》1000字.docx
- 2025《古井贡酒的战略分析》1100字.docx
- 2025《会计政策变更的内涵及其手段分析》1900字.docx
- 2025《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1700字.docx
- 2025《汽车诊断技术的基本方法分析》1600字.docx
- 2025《技术性贸易壁垒概述及影响分析》1400字.docx
- 2025《民法典》与《担保制度解释》相关规定的理解与适用分析1400字.doc
- 2025《养老地产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1300字.docx
- 2025《法制教育融合生活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300字.docx
- 2025《促进云南咖啡出口美国的对策与建议分析》2000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