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3

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

经验,具有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为中华民

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取得

显著成绩。但是,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和认同度

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中医药防病治病独特优势发挥还不够充分,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技术、产品质量水平有待提升,需要贯彻健康

优先发展战略,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

中医药在维护人民健康特别是在疾病预防中的独特作用,推动中

医药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升整体健康水平,促进

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行动目标:

到2030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30%;二

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比

例达95%;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

例分别达100%、80%;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进一步

优化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

理率达90%。个人学习了解中医药健康知识、开展自助式中医药

健康管理的主动性增强;社会力量更广泛参与普及中医药健康知

1

——

识,营造中医药健康促进良好氛围;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更加规范,

中医药健康促进保障机制更加健全。构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

期、全流程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迈

向特色鲜明、服务优质、普及广泛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更好满

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个人和家庭:

1.主动了解中医药。广泛学习中医药养生保健基本理念和知

识,具备一定获取、甄别和应用中医药健康知识的能力,树立主

动健康意识。

2.注重饮食养生。做到“饮食有节”、“寓养于膳”。了解常用

食材及药食同源中药材的功效和用法,合理搭配食养膳食,根据

个人体质、时令、地域等选择适宜的菜肴粥食、中药茶饮等进行

养生保健。

3.加强运动养生。根据“动则生阳”、“刚柔相济”的原则,积

极练习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或六字诀等传统体育项目,柔韧

筋骨,通畅气血,提高身体素质。

4.重视调畅情志。遵循心态平和、淡泊从容的原则怡养性情,

学习体验音乐疗法、移情易性法、情志相胜法等情志调治方法,

及时疏导情志,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达到身心健康。

5.遵循顺时养生。按照四时节气与昼夜节律的变化,调节日

常起居活动,做到知冷暖、适寒温、劳逸有度、昼动夜静,增强

身体对自然与社会变化的适应能力。

2

——

6.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学习和了解艾灸、拔罐、刮痧、药浴、

穴位按摩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年龄阶段的

生理特点,应用中医养生保健技术达到自我健康维护目标。

——社会:

1.规范举办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创作图

文、音频、视频、微电影等多种类型的中医药科普产品,发挥中

医药博物馆及文化场馆的阵地作用,强化中医药文化传播和文化

服务功能,推动中医药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成为人民群众促

进健康的文化自觉。

2.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申请开办以提供老年群体保健、康

复、照护服务为主的中医医疗机构,推进养老机构提供中医药健

康服务。支持有条件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开设中医药老年大学,鼓

励其他老年大学开设中医药课程。

3.倡导产后母婴康复机构规范开展中医特色健康干预调理

服务。支持托育机构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健康服

务,对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开展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培训。

4.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推广普及传统功法工间操,支持设置

社区中医药文化角,利用社区居委会、党群服务中心等开展中医

养生保健活动,组织传统体育项目各类活动。鼓励将儿童青少年

脊柱健康、视力健康等相关保健操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或课间操。

鼓励开展中医药研学活动。

5.充分发挥中医药相关学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力量,制

文档评论(0)

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资料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014505000006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